尋根之旅(上)

簡妮

人在海外,故鄉寧波像烙印,永遠刻在心扉。

上海出生的我,來美前其實從未回過故鄉,故鄉只在父母回憶的敘說中。父母均生於及長於慈溪縣,現為寧波市鎮海區。兩家住得不遠,成年後憑家長之言締結秦晉之好,婚後離別家鄉到上海謀生。

母親回憶家鄉,最驕傲的話題就是石板路和金字招牌。母親總是自豪地講到,一般鄉下總是泥土地,下雨就地上泥濘難行,唯寧波是石板路,跟城市一樣,雨天也可健步快走。母親也津津樂道,寧波城裡的商店,不論大小,懸掛的都是金字招牌,是寧波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在上海過年才能憑票買到極少數量年糕的年頭,母親說她小時整年都能吃到純糯的寧波年糕。外祖父家雖是雇農,日子卻過得相當不錯,所以過年前總要做出大量年糕,浸泡在大缸中。任何時候想要吃,就去缸裡摸兩條,這一大缸中的年糕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的十月間。接著又快過年,又做年糕,因而家裡一年到頭都有年糕吃。

姨母補充母親的回憶說:「一九四九年解放軍初到寧波,認為寧波人都是地主。」原因是那些山東兵的故鄉極度貧瘠落後,而寧波到處都是瓦房,極少草屋,比蘇錫常地區富裕得多;寧波人的妻子都不下地幹活,在家多做「全職太太」;寧波人不吃雜糧,都吃大米飯。北方人有餃子吃,就是最大的享受,而寧波人的吃食豐富、精緻美味。

寧波人能生活得好,是因為寧波鄉下都有「出門」的傳統。所謂「出門」,就是到上海謀生,少數也有到江西、漢口,或到日本去的,例如我父親十二歲即跟他四哥去日本。外祖父雖然無人出門,但江南人特別勤勞、智慧,他做雇工就能過上好日子。

少言寡語的父親則講述家鄉瀉糖茶的習俗。父親是家中末肚兒子(家鄉話稱最小的兒子),他童年開始上學時,祖父母非常重視和自豪,因而為村裡的家家戶戶瀉糖茶喝。糖茶就是開水裡放入白糖或黃糖,不會是紅糖,因為家鄉人多是產婦才用紅糖煮長麵吃。

父母是一九三五年元旦結婚於寧波慈東駱駝橋大吳,大吳遂為我後來回鄉尋根的其中一處。爹娘在世時,長大成人的兄弟姊妹包括我,經濟條件都可自足有餘了,竟然從無一人想到,父母回憶故鄉,是他們在思念家鄉啊。唉,我自己一九六九年上山下鄉在東北九年多中,思鄉的心念幾乎是天天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的,我們當兒女的,不是太應該陪同父母回去睽違太久的寧波嗎?可惜我們卻不曾想到。

直到父母均去世後的二○○七年,我才突然思念起自己真正的故鄉寧波,而歸心似箭!那年暮春時節,我回國的第一周,帶著小時聽來的故鄉印象,懷著對父母刻骨銘心的思念,由堂兄和表姊兩位引領,加大弟、小弟,我們一行五人,踏上了歸鄉尋根之路。

日本 餃子 解放軍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