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歸來(上)

孟悟

我提前一天到了江蘇的張家港,就是為了看江南的香山。張家港是「北美華人作家江南采風」的第一站,因為時間緊迫,參觀密集,香山並沒在行程表裡,我只好選擇一人獨行上山。

這香山不是那香山,說起香山,眾人都會想起北京的香山,在秋天層林盡染、楓葉如霞。張家港的香山名氣比不過北京,但要說香,那是貨真實價的「香山」,因為春秋戰國時代的西施,就在此採過香草(杜衡)。「江陰舊誌」有記載:「由麓而上,曲蹬盤行,攀蘿捫石,足底雲生,相傳吳王嘗遣美人采香其上,曰采香徑」。

農曆霜降剛過,秋意已深,杏樹黃了,柚子也黃了,但依然有滋心潤眼的楊柳依依。我進了張家港香山公園的大門,走過小橋流水和亭台樓閣,很快看見「采香徑」的路標,林中小路,蜿蜒曲折,我滿心歡喜前行,想著兩千年前的西施曾在此地采香。

關於西施和香山的傳說總是讓人浮想聯翩。春秋時吳國稱霸江湖,大敗越國,越國進獻西施,吳王夫差寵愛西施,常攜她遊山玩水。一日登山進香,途中歇息一廟中,小童奉上香茶,芳香襲人,西施愛極,廟中僧人告知是用杜衡所製。杜衡清香,有祛風止痛的妙用,緩解了西施的心痛疾病,於是吳王便吩咐隨從入山采香。

香山之名來得如此浪漫多情,充滿了詩情畫意,引得無數文人墨客心動,紛紛上山探古訪幽,大文豪蘇東坡就是其中的一位,曾題寫匾額「梅花堂」。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因為是江陰人(江陰就在張家港的隔壁),三次遊覽香山,留下多篇詩作:「吳妃當日將香采,此地遺名遂千載。香魂芳草幾悠悠,泡玉連珠為誰在。」我最喜歡的一句是:「春隨香草千年艷,人與梅花一樣清。」

提及梅花,香山的南麓有梅林,花開時如華美壯麗,如斑斕起伏的花海。我訪香山時錯過了梅開的季節,但是有秋葉的絢爛和桂花的馥郁,每個時間段都有它的美妙,而人不可能把什麼好處都占盡。

香山的梅花堂是一座古樸的房子(見圖), 白牆灰瓦,清幽典雅,門楣上有黑底金字的橫匾 「梅花堂」,落款為「眉山蘇軾」。房子一旁的樹下有兩個閒閒下棋的老人,我問他們,這真是蘇東坡的親筆手書嗎?他們說是仿製品,先前的橫匾是真跡,被紅衛兵破四舊給砸了。

縱然是千年古物,再珍貴又如何,幾個榔頭下去就報廢了。如今遊客遊香山,看到的塔樓和寺廟,都是根據保存下來的資料重新再建。

北京 華人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