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冊裡的故事(上)

湛愉

一九九五年春,我參加由研究所工會組織的長江三峽遊,和許多遊人的心情一樣,想抓緊時間看一眼大壩截流前的三峽風貌。我隨身攜帶一台老式膠卷相機,沿途隨意拍攝,返回後將照片整理入冊,並在旁邊注以簡單說明,沒想到三十年後的今天,重閱相冊中的留影和解說,不但有趣而且珍貴。

當年我們從上海出發,坐火車到達武漢,換乘大巴直抵宜昌,翌日清晨登上郵輪,開始為期五晝夜、行程一百九十三公里的三峽遊。

郵輪開出葛洲壩,便進入西陵峽入口的南津關,原本兩千餘米寬的江面,被陡直峭壁攔截成三百米窄道,它恰似細頸瓶口,扼住滾滾而來的長江東流水。出南津關群山連綿,在峻嶺間有一洞,相傳白居易曾作「三遊洞序」寫在洞壁,由此得名為「三遊洞」。

接著迎面而來是河谷狹窄、岸壁陡峭的燈影峽,以及始建於春秋的黃陵廟。遠處的峭壁上出現形似肝狀肺狀的黃色岩石,稱謂牛肝馬肺峽。在它的前方有四塊方正巨石,是傳說中諸葛亮的兵書藏地,與形似利劍的石頭合稱兵書寶劍峽。不斷西行約四、五小時後,正當遊人們還在懸崖峭壁間尋覓古人遺留的歷史痕跡和奇光異景之際,郵輪逐漸駛近三峽大壩施工現場。

只見大江兩岸的山崖已被開鑿,這裡接近大壩壩址三斗坪,江面上出現的一馬平川是已被炸平的中堡島,島上大型運輸車輛往返奔駛,機聲轟鳴,塵土飛揚,一片繁忙景象。工地左側大幅標語寫著「一流質量,一流管理,一流施工」,右側寫著「建設三峽,開發長江」。兩座橋墩高聳於地面,此地將搭建跨江大橋作為運輸主幹道。

遠處殘留的黑色窗洞鱗次櫛比,一望無際的住宅樓與其他建築物內已是人去樓空(見圖)。大壩建成後,保留在相片中的施工現場及那些殘垣斷壁,便沉入江底。

連續兩天的航行,結束長達七十四公里的西陵峽之旅,接近中午時分,郵輪從湖北巴東官渡口進入峰巒不斷、秀麗幽深的巫峽,巫峽的迂迴曲折被形容為「大山當前,石出疑無路,峰迴路轉,雲開別有天」。屹立在南北兩岸是巫峽勝景十二峰,遊客紛紛離開船艙倚欄眺望,舉起相機爭先恐後從各個角度拍攝。這些山峰神態各異,有似鳳凰展翅,有的青翠如屏,我立即高抬鏡頭,仰視神女峰迅速按下快門,留下她多姿多彩的秀麗豐姿。

神女峰恰似一名矯健少女,亭亭玉立於群峰之巔,朝迎日出,暮送晚霞,日復一日俯視著奔騰不息的大江上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繁忙景象。但大壩建成後,壩高一百七十米的蓄水將導致水位猛增,即使神女猶在,不知令人心醉的畫面是否依舊。

郵輪抵達巫山縣城已近傍晚,在朦朧夜色中,一座坐落於重疊巒嶂間的山城依山傍水,半山腰錯落有序的樓宇紅瓦綠樹,安詳寧靜的美景吸引著遊客流連忘返,可惜截流後其中大部分將沉入江底。

居民正在陸續動遷,人心有些惶恐不安,我毫不猶豫地舉起相機,為這座美麗的世外桃源留下最後的倩影。

雖然行色匆匆,但在一個不起眼地攤上,我意外地發現一套由三峽小卵石黏成的「和尚飲水」,共三個,即「一個和尚挑水喝」、「二個和尚擔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且寓意頗深。我如獲至寶,買下並珍藏至今,每當把玩時,便想起沉睡於江底的小山城。

郵輪 武漢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