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孫山下的公主墓(上)

華夏民

去年十月,我從紐約啟程,前往遙遠的中國新疆拜謁劉細君公主墓,去實現縈繞心間多年的夢想。飛機轉火車再轉巴士直至坐私人小巴,終於到達伊寧昭蘇夏特。因時至十月下旬,夏特已經寒涼,原籍山東的「疆二代」司機聽說我要去探訪劉細君公主墓,就說我走運了,往年此時夏特地區已經下雪。

下車後按司機所示方向,獨自沿上山小公路走去。在啟程漫遊之前已做過功課,得知從夏特鄉到公主墓有六公里,無交通車,早做好了步行上下山的心理準備,於是背上乾料飲水和照相器材邁步而走。當細君公主墓和塑像出現在遠處時,心裡不由得一陣激動,多少年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劉細君公主墓位於一片傾斜的草原上,背靠著山峰連綿的天山山脈(那一段又叫烏孫山),夏特大峽谷的谷口在不遠處清晰可見,而腳下的草原已經有海拔一千九百五十米。劉細君公主墓是土墩墓,屬於中原墓塚的典型風格,橢圓形的土墩長徑短徑各約三十米和二十米,墓塚上長滿綠草和鮮花。 與墓塚相距三百多米處,立有劉細君的塑像。

公元前一一五年,張謇第二次出使西域回來以後,向漢武帝提出漢朝對烏孫「妻以公主,結為兄弟,共制匈奴」的十二字方針,漢武帝採納了,便著手挑選遠嫁去烏孫的公主。公元前一○九年,烏孫王獵驕靡正式以千匹良馬為聘禮,求娶漢朝公主。漢武帝想到了自己的侄孫女劉細君。

漢武帝有個長他十二歲的哥哥,叫劉非,在平定七國內亂時作戰勇敢建立功勳,被漢景帝封為江都王。劉非去世後,他的兒子劉建繼承了他的王位,不料這劉建不但荒淫,甚至還想造反,公元前一二一年被告發查有實據問斬,禍及親屬,全家被誅。劉建的女兒劉細君,因年僅兩歲獲漢武帝赦免,但也就成為孤兒,幸虧她的叔叔江陵王劉胥收養了她。

劉細君從小長得聰明伶俐,俊俏可愛,劉胥非常喜歡她,把她當成親生女兒來撫養教育。劉細君天生麗質天資聰穎,學會書寫隸書,能讀通許多史籍文典,還能畫上一手好畫,會彈出優雅的樂曲。劉細君長到十幾歲時,更是出落得亭亭玉立、花容月貌。漢武帝獲知自己有這麼一個才貌雙全的侄孫女,就一紙詔書將她封為公主,遠嫁烏孫王。

劉細君並不願意做這個遠嫁烏孫的公主,但皇命不可違,只得服從。公元前一○七年,劉細君離開家鄉,辭別親人北上長安。北上過程中,沿途許多地方的百姓民眾都出來以熱烈歌舞相送,寶應縣等地方一直保留有跑馬燈等民間歡慶歌舞,據說就是那個時候流傳下來的。

傳說劉細君走到安徽靈璧時,登相山扶著岩石向東遠眺故鄉,久久不忍離去,以至手印留香於岩石,成為一方景觀,名為「靈璧手印」。她走了近半年才到達長安,公元前一○六年,劉細君在長安拜別漢武帝,啟程西行。漢武帝對這次送親是下足了功夫,送親的隊伍綿延十幾里,旌旗招展,儀仗盛大,陪行的有官吏、侍女、工匠、隨員、武士等數千名,以及作為嫁妝的數不清的錦帛金銀珠寶。隊伍經天水、隴西、武威、張掖、酒泉,到邊陲重鎮敦煌,再由玉門關出關過龜茲、輪台、姑墨,長途跋涉半年,終於到達烏孫國都赤谷。

烏孫國的王公貴族、官吏民眾看到這麼大陣仗的送親隊伍,這麼多的金銀財物,看到那貌若天仙的劉細君公主,都驚喜得歡欣欲狂。他們載歌載舞,終日歡宴不息,來表示對劉細君公主的歡迎。他們稱劉細君為「柯木孜公主」,意思是「膚色白淨美麗像馬奶一樣的公主」。看到這樣的場景,劉細君也很高興,心裡也有一些安慰。

但是,千里搭長篷沒有不散的宴席,當一切安靜下來進入一般作息的時候,生長於山青水秀氣候溫和江南地區的劉細君,對塞外的生活愈來愈感到不適。那裡天氣常年寒冷,居住房舍和飲食習慣都天差地別:住的只是一個大一些的蒙古包,難以抵禦風寒;吃的不是精緻糧食,而是粗獷肉食;喝的不是香茶豆漿而是馬奶。更兼獵驕靡比劉細君大了五十多歲,語言不通,夫妻之間完全無法溝通交流,這使劉細君內心異常痛苦。

但作為政治聯姻的漢朝公主,她也深知自己的重大使命,了解自己身繫大漢邊疆安寧,她盡量在各方面做得最好。她把漢武帝賜給她的金錢和豐厚妝奩與財物,贈送給烏孫王族官員。她帶到烏孫的能工巧匠、樂隊、裁縫、侍從等,將中原文化及先進技術帶進西北大草原。劉細君自幼勤學本已精通音律,到烏孫後採集當地的民樂創作馬上之樂,並用琵琶彈奏。有說法,琵琶就是細君公主和琴師工匠在那段時間共同創製的。

新疆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