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卒過河
公園晨運時認識一位來自越南的長者,交談下得悉他們一家六口為了避北越南侵,一九七二年登上「滙豐」號小貨輪,全船載有兩千越南同胞,衝向南海,直駛香港。當時我人在香港,看到當日各大報紙大幅刊載輪船照片,甲板上站滿人群,船身的吃水線已看不到,海水接近甲板面,小輪有隨時沉沒的可能。港督麥里浩當機立斷,將啟德機場旁邊原英國空軍基地房舍撥作船上難民安置中心。
離開越南前,每位登船難民需交上幾兩黃金,多年積蓄成亂世中保命錢。船民中有一位叫陳東越南華人,後來在加州設廠創製名叫士拉差的辣椒醬,大受好評,產品風行全球,連太空船也備有此醬,以調節太空人味覺。陳東公司就以滙豐為命名,大概以此紀念當年乘坐滙豐號投奔怒海的經歷。
一九八二年,香港左派電影公司拍了部「投奔怒海」電影,許鞍華執導,林子祥、繆騫人和劉德華主演,反映越南陷共後生活苦況,製片人是息影名演員夏夢。左派似乎忘記國內六○年代大躍進造成大飢餓的瘡疤,與越共是難兄難弟,同樣製造了不少人間悲劇,時任香港新華社社長王匡因左派陣營拍攝「投奔怒海」,而受到政治不敏感的批評。
早在六○年代,廣東珠江三角洲就演出過大逃亡轟動全球大新聞。源於當時中共搞荒唐大躍進,破壞經濟規律,糧食失收,飢荒遍及全國,廣東省委第一書記陶鑄逼於無奈,開放深圳邊防線,有意讓深圳、東莞居民流向香港。廣州人聞風而至加入奔港大隊,邊防人員也有意引導人們穿過邊界逃往香港,短短七天內走了十多萬人。中國人逃港新聞及相片在全球報刊登載,當局大失面子,鬧劇七天後便草草收場。
大規模逃港不再,但小型偷渡從未停止過,廣東人叫這種穿越邊界逃生行動為「督卒」,取自象棋術語。過河卒當車使,意指過了河,兵卒可以橫行無阻,「督」是廣話特有的動詞,督促去做是也。我自己也是抓住時機,督卒到了澳門,再轉往香港。有人自虎門萬頃沙取道游過大鵬灣到香港,此途距離較遠,波濤洶湧且不時碰到鯊魚,危險指數非常高,隨時會葬身大海。
最妥當辦法是用小艇趁月黑風高日子逃離珠江口。著名音樂家馬思聰一家,就是坐了艘拖船公司的拖輪,在香港大嶼山登陸,再要求美領事館協助赴美。他們一家身上未有任何證明文件,但憑馬思聰能操流利英語及法語,隨身一把名貴小提琴又能拉出足以證明他大師身分的樂曲,如假包換樂壇殿堂級人物,短短三天內讓他們一家成行赴美。
過河後卒子可以走出一條生路,會否由卒變車,則看各人造化。著名成車者首推黎智英,他先從事製衣業,開拓世界市場,賺取第一桶金。六四時拍案而起,創辦蘋果日報,將報紙雜誌化,多登圖片,又組成狗仔隊,專爆內幕醜聞,開創新一代新聞王國。
另一成車的為劉夢熊,他憑口才及文字功力,征服媒體和建立自己專欄。政治上先投靠特首梁振英,弄到全國政協委員頭銜,投身能源石油業,貴為上市公司主席。後因私人恩怨,與梁振英鬧翻,以恐嚇他人罪而入獄。放監後成為不折不扣反對派,遊走政治邊緣,為落實港人基本法而發聲。
逃港偷渡者大多數努力工作,在港重建家園。無奈三十年過去,又要面臨九七新難題,有人拔根他遷,再在異鄉編寫新故事。當年偷渡者今垂垂老矣,回首看人生,不勝唏噓。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