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緣圖書館(上)

南竹

對圖書館這三個字的印象和理解,來自剛進小學一年級,老師帶我們去學校的圖書館,準確地說,叫圖書室。在老師們的辦公室旁邊,一間屋子,似乎只有半間教室大小,靠牆壁擺滿了木製的書架,上面整整齊齊放滿了大小不一、厚薄不等的書。我記得幾乎所有同學都睜大眼睛,張著嘴,發出驚嘆的哇喔聲。那時家家戶戶收入都不寬裕,讓孩子吃飽穿暖,是絕大多數父母能夠提供的最大能力,哪有閒錢買書呢?所以看到這一屋子的書,確實讓我們眼前一亮,心中一震。

老師說明圖書館的含義,並說如果想要從這裡借書,就要先找管圖書的老師辦借書證,然後憑借書證借書。那時剛進小學,還不會認字,但小人書,就是連環畫,對我們還是有吸引力的。找了幾次管圖書的老師,不是在忙其他事務,就是不在,總之就是沒辦上圖書證。

三年級時,學校要求每個班要成立圖書角,具體做法就是:班上的學習委員去圖書室領回與班級人數相等的書,由學習委員保管,一月一換。班裡沒有櫃子存放,放學帶回家,上學又帶到學校。我不幸在三年級成為學習委員,承擔下這個重任,是名副其實的重任,三十幾本書很沉重的。我媽媽為了這三十幾本書,還專門給我買了一個結實的大書包。我們學校在一個半坡上,我每天都要負重爬坡。

很尷尬的是,三年級學生不能看連環畫,必須讀簡單的全是漢字的故事書,同學們沒興趣。但我的責任不會因為同學不讀而消失,我還得每天背著沉重的書包上學。後來也不知為何,這個班級圖書角的活動就取消了,我卻養成了讀書的習慣。但管圖書室的老師很難在圖書室出現,沒有書看,急得我抓耳撓腮,這時,沒想到一個機會出現了。

我家住在郊區的煤礦,那個地方沒有集市,買糧食、蔬菜都要去市區。每個周末我們都要去市區採買一次,最初是我媽媽去,大概是我上四年級的時候,媽媽覺得我可以擔任這個採購,就叫我獨自去。

去市區要坐半小時的小火車,是我們礦區拉煤的小火車,後面掛兩節車廂作為客車,下火車後走大約兩公里到河邊,坐輪渡過河,再走一長段差不多一公里河灘路,進入市區。來回漫長的路程,加上回程背負蔬菜和糧食,一個小姑娘,背著一個背簍走進市區,也讓我覺得很丟面子,所以我非常抵觸這件事,但也毫無辦法,誰叫我是老大呢!

每個周末都是懷著哀怨和氣惱的心情,舟車勞頓去市區。一次在排隊買菜的時候,無意中聽見我前面的兩位大姐姐在抱怨售貨員太慢了,其中一位說:「我還想去圖書館看書,但我媽要我午飯前回去。」我其實是一個很害羞的人,平時不敢同陌生人講話,但圖書館三個字似乎給了我一個特別的力量。我急忙問那個大姐姐圖書館在哪裡,大姐姐很熱心地告訴我,從菜市場走兩個街口就是圖書館,她還特別強調,圖書館是一座黃色的小洋樓。

買完菜,我就興沖沖地背上背簍,向圖書館快步走去。前台的圖書館管理員說,小孩不能辦借書證,要大人陪同,因為要看大人的工作證,或者戶口本;借書必須要借書證,但是如果進圖書館讀書,沒有借書證可以押一元錢,離開時退還。我一聽大喜,但是瞬間又很沮喪,因為錢都買菜了,沒錢可抵押。我心生一計,問管理員是否可以將這一背簍菜作抵押?但是圖書管理員以不合規矩拒絶了,我只好怏怏回家。

圖書館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