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稈也能編器具
天有點熱了,還沒到用電風扇、更沒到開空調的時候,那得用著扇子。去街上小店找,倒有扇子賣,粗一看,是麥稈編織的,便買了一把。可用不了多少天,打蒼蠅、打蚊子後,那麥稈會一小段一小段地斷裂、掉落,仔細看看,這「麥稈」原來不空心的,竟然是細條子的塑膠。在我的記憶裡,如果麥稈打的,能用好幾年呢。
以前的農村裡,麥稈能編織好多用具。這兒講的麥稈,是大麥的,不僅因為大麥麥穗下的那一節長,而且不容易斷裂,相對來講,小麥的那節短多了,脆多了,編起來老要斷的。就是大麥的,也要選長得粗壯、高大、顏色發白的麥稈,用剪刀在麥捆上邊選邊剪。剪下來的麥稈,顏色發黃,有點乾燥,就要放在大鍋裡煮,接著進行漂白,就是用清水浸一段時間,再撈起來,攤在平展的地方,上面蓋木板,壓石頭,為的是把麥稈壓成扁平形狀,然後曬乾就能用了。
拿麥稈編用具,先是要編麥稈辮子。它是圍著棕樹的筋絲打的,端午節包粽子,用棕樹的軟皮繫的,中間的筋絲撕下來,曬乾後正好拿來用。邊上有筋絲,麥稈辮子就好編織,容易成型,之後用棉線,沿著這條邊釘,自然也牢固得多。
麥稈能編好多種用具,最常見的是草帽。農村裡,哪個人離開得了草帽呢?去田地、山上做事,人們總會背個草帽的,大太陽下,必定戴上它,下了小雨,它也能抵擋一陣。日曬雨淋的,草帽的更換率比較大,因此家家每年都要添兩、三個。草帽需用的麥稈辮子最長,先編一截就開始釘帽頂,然後編一截釘一截,四周帽簷隨意,可寬些,也可窄些,因人而異。
夏天,每人都會用扇子。吃飯搖著扇子,既帶來涼風,又扇走蒼蠅。晚上乘涼,「侉噠,侉噠」,每個人都盡力扇著,共同營造著涼爽的環境,又把蚊子驅逐在外。就是在涼席上,小孩子有時也睡不安穩,母親就輕輕地搖動扇子,嘴裡還哼著真真假假、似有似無的「搖籃曲」。
這些扇子,基本上是麥稈編織的,因我們那兒沒蒲扇。釘扇子,其中間部分的麥稈辮子,是用紅綠麥稈打的(這些麥稈專門用紅綠顏料染過),也就是說,圓心那幾圈是彩色的,接著是本色的,編一長截辮子後,得一圈一圈,用棉線釘起來,編一截釘一兩圈。外弦上的兩圈,也用紅綠色麥稈。最後,釘上竹片做的扇柄,一把扇子就成功了。這樣,麥稈扇的中心和外圈是彩色的,真好看。考究點的,繡小塊圖案,剪後縫成圓形,釘在扇中間,外弦也用彩色布條縫好,更漂亮,更牢固。
現在,小盆類的家用器具,基本上是塑膠、搪瓷或鋁製品的,以前除了缽類,就是「麥稈托」。麥稈托自然是用麥稈辮子釘起來的,跟釘草帽差不多,對麥稈本身,對編的辮子,要求沒扇子那麼高,也不必有紅綠色,從托底釘到上口,像個老大老大的碗,而且底下也釘一圈麥稈辮子,像碗底圈一樣,可以穩穩地擺放。
這麥稈托,主要拿來放乾爽的東西:舀下米端到廚房裡,準備做飯用;五月裡,摘了蠶豆、豌豆,要嘗嘗鮮,炒了以後,裝在托裡,供家人抓了吃;年底下,做了米糖、米糕,用托裝了,送給隔壁鄰居;平日裡,切下來的菜、南瓜等,也可以放在托裡待炒的。還有,缽頭、小缸裝了吃的東西,可用麥稈托當蓋子用,防止蒼蠅叮了下蛋。
麥稈編織的用具,環保無汙染,實用很方便,自製不花錢,牢固較耐用,壞了不可惜,好處真是多。
我想,要是把它加以開發,製作精良,既實用又像工藝品,前景說不定好著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