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古村天演亭(上)

黃鶴峰

有中國半部近代史之稱的福州,是我的故鄉。那裡有眾多如雷貫耳的先賢雅士,令我感到驕傲,就三坊七巷裡的林則徐、沈葆楨、薩鎮冰、林徽因、謝冰心等薈萃的群英就說不完。

今年,由於新冠疫情封控解除,得以不用隔離地回到闊別三年多的福州。除了探親訪友,我這次回鄉,還想進一步了解一下中國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嚴復。

曾經幾次參訪過嚴復晚年居住的三坊七巷中的郎官巷,和南後街七號以嚴復真跡為主要展品的民間博物館。

嚴復在郎官巷的故居,是座明清建築風格的大厝。如今那裡面的廳房大部分闢為展覽室,以「少年勵志、投身海軍、天演驚雷、教育救國、嚴復與兒孫」為主題,詳實展示了嚴復從青少年起在福州第一屆船政學堂畢業,後赴英國學習海軍戰術及相關知識,學成歸國轉入教育和翻譯工作的不平凡一生。

而南後街七號的嚴復翰墨館,是個民間博物館。館長鄭志宇是福建藝術收藏協會副會長、福建京兆藝術品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為「思天演宗風揚鄉賢之名」,鄭先生花費十年時間,投入巨資費心收集了近三百件嚴復書法真跡,在街區內建立起了「嚴復翰墨館」,向世人展出了嚴復鮮為人知的作為書法家的一面。

久有赴嚴復出生地和歸葬處探訪拜謁的想法,這次實現了。一行人驅車前往倉山區陽岐古村的路上,我的心中充滿著隱秘的期待和疑問:這位最早跨海留洋的先輩曾名揚海內外,他學貫中西、令人敬仰,為何在民國以來很少被人提及?是他完成了傳播西學的歷史使命、喚醒國人睜眼向洋看世界,而後「惟適之安」了?

想對嚴復有更多的了解,除了他是我的鄉賢、給我們國家傳播了當時西方的各種思潮,還由於在我居住的西雅圖有一位他的家人--嚴倚雲教授。她小的時候,繞在嚴復的膝下,是嚴復特別關愛的女孩。嚴教授家的廳裡,懸掛著嚴復像,而她用懷抱嚴復像拍下的照片,作為了自己的遺照。

嚴教授說,她最崇敬的嚴復給中國帶去西方文化,她的畢生要為中西文化搭橋,在歐美傳揚中華文化。嚴教授在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教了二十年的中文,成就斐然,也壽終於此。她夫妻二人出資,在華盛頓大學以嚴復之名,設立了嚴復翻譯獎和嚴復獎學金兩個基金,頒發給亞洲系年度「中譯英」最佳作品的學生,和大學部對中國文學、中國文化有特殊研究與興趣,並關心人類福祉的學生。(上)

博物館 西雅圖 書法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