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兒子捉魚蝦

秦博瑞

上世紀七○年代後期,城市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雖說有了些許改善,基本上能吃飽了,但也僅僅是粗茶淡飯而已。日常吃的主食全是粗糧、地瓜乾等做成的窩頭、煎餅之類的乾糧,就的是清炒蔬菜,生吃蔥、蒜、鹹菜等等,至於麵粉和肉、蛋、魚等食物,仍是按人頭計畫供應,逢年過節時,能吃上三天五日就不錯了。

一天,兒子拿著個我不曾見過的玻璃器皿(見圖),我問他:「是什麼玩意,幹什麼用的?」他說人家都叫它「魚缸」,但真實用途是捕魚捉蝦的利器。我又問兒子:「誰給你的?不要隨便要人家的東西。」他說:「公社信用社李叔叔,家裡有十多個,非要送給我一個,還教了我捕魚捉蝦的方法。他隔三差五就和兒子去小水庫捕魚捉蝦,捕著魚、蝦就回家改善生活。」

兒子的這番話,說得我躍躍欲試,星期天我便跟兒子帶著他那個小魚缸,去了水庫。兒子拿出帶著的乾糧搓碎,投入缸中做為誘餌,找到水底一塊較平坦的區域,把魚缸安放在約半米深的河底。不多一會兒,就看到有魚、蝦進缸「光顧」,牠們不知道此缸易進難出。提缸離水時,裡面的魚、蝦掙扎著逃離,但出不來了,兒子就把牠們倒進盛魚、蝦的專用小水桶裡。

如此這般連續捕捉了數次。回家後倒進清水裡沖洗了一遍,順便數了數,七、八公分長的魚和蝦,總共有近四十條。稍微醃了一下,接著爐上座鍋倒油(那時用的是棉籽油)烹了起來,闔家五口人就著鮮美的小魚、蝦,高高興興地吃了起來。

這次首戰告捷,嘗著甜頭後,我跟兒子每周去一次,並研究提升了乾糧誘餌的吸引度,把乾糧抹上棉籽油浸透(那時供應部分食用油)投入缸內,魚、蝦爭先恐後往裡鑽。每次都能撲捉到小半桶魚、蝦,回家或炒或炸,或做魚湯配飯,或喝小酒做餚,都有滋有味,堪稱美食。自己動手,雖然沒做到足食,卻添補了美味的菜餚。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