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茱萸峰說王維
在去茱萸峰旅遊之前,聽一位朋友說茱萸峰原本不叫茱萸峰,因為唐朝著名詩人王維曾經登臨此峰,並寫下那首家喻戶曉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而改為此名。我非常喜歡王維的詩,期盼著能有機會親自登上王維登過的茱萸峰。
旅遊大巴停在茱萸峰山腳下,走下大巴縱目望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果然是少年王維的塑像(見圖),手握書卷,注目前方,風度翩翩,英姿瀟灑,佇立在高高的三層基座上,形象地告訴遊人王維確實與茱萸峰有關,他那首膾炙人口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確實是「他在登茱萸峰時寫的」,「造就了今日的茱萸峰」。
我的興趣進一步被激發起來,急急想登上茱萸峰,不僅要登高望遠感受大詩人王維曾登臨此峰之情懷,還要尋訪王維當年的足跡,說不定還能看到王維用過的硯台、洗墨池之類的遺跡。可是,我失望了。
茱萸峰位於河南焦作雲台山景區内,是雲台山主峰,海拔一千三百多米,奇峰陡峭,高聳入雲。從山腳至山頂有台階一千餘級,最陡峭處的台階幾乎垂直壁立,十分險峻。山上綠樹成蔭,野花遍地,走在石階上幾乎看不到藍天,即便炎夏也陰涼清爽。登上山頂,眼前豁然開朗,群山一覽無遺。遠處的黃河似騰雲駕霧的巨蟒呼嘯奔騰而去,頗為壯觀。
茱萸峰是道教名山,山頂上的雲台觀聳立於茫茫雲海,山牆與陡直的峭壁銜接,下面是望不到底的溝壑深澗,白雲繚繞,山鷹翺翔,儼然天上宮闕,空中蜃樓,使人有飄飄欲仙的感覺。青磚灰瓦,油漆彩繪,翹角飛檐,莊重恢弘,僅兩個大銅香爐就有兩米高。
山上有藥王洞、紫虛洞等十多個洞穴。藥王洞相傳是唐代名醫孫思邈當年山中採藥為百姓治病的地方,洞內供著孫思邈塑像,相距千年仍香煙繚繞。藥王洞地處深山老林,現在有台階攀登還如此之難,當年會有百姓來此看病?應該只是傳說而已。
再一處所謂名人遺址是紫虛洞,又名魏夫人洞,是西晉時修武縣令的夫人,樂善好施,崇尚道家養生之說,著有「黃庭經」一書,後人築洞紀之。
遺憾地是幾乎找遍全山,卻沒有發現王維的任何遺跡。孫思邈充其量可能在山上採過藥,魏夫人只是當地縣令的夫人,都被後人築洞紀念。論名氣影響,王維都不比他們差,如果真登臨此山並寫下傳世佳作,怎麼會不留下任何蹤跡呢?連一些蛛絲馬跡也沒有,這太不合乎常理了。
回到美國後,我帶著這些問題查找資料。雲台山的名稱最早出現在東晉,唐朝時稱覆釜山,到清朝改稱小北頂,其間並沒有改叫過其他名字。由此推斷,茱萸峰的名稱很可能是近代才改的,怎麽可能與王維的茱萸詩扯上關係呢? 再據王維年譜記載,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寫的,這一年他主要居住在長安,間或去洛陽小住,並沒有到過茱萸峰即覆釜山的記載。
從「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內容看,也看不出與茱萸峰有任何聯繫。「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說身在異鄉在重陽節更加思念遠在故鄉的親人。異鄉只是泛指他鄉、外地,並不是指特定的地方,更沒有說是茱萸峰。「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是詩人想像此時家鄉的親人登高團聚,人人鬢插茱萸,唯獨少了在異鄉飄零的自己。這裡的茱萸是植物,與山無關,更跟茱萸峰沾不上邊。
綜上所述,說王維登上過茱萸峰並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是沒有史實依據的。景區的管理者似乎已經意識到了,所以並沒有在介紹茱萸峰的材料中,提及王維及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