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伙房找大廚(下)
王師傅幹了幾個月以後,縣裡成立革命委員會,叫王師傅回去縣食堂恢復工作。王師傅巴不得不在村裡掙工分,馬上回到縣城裡拿工資。大隊幹部開會討論後,決定派村裡張師傅到伙房做廚師。
張師傅本職工作是屠夫,經常做一些滷味到鎮上去賣。張師傅的大廚手藝比王師傅差很多,做出來的飯菜很一般,不過他經常出去到附近村鎮紅白喜事幫大家殺豬宰羊屠牛,有時能帶回一些葷腥,給知青伙房改善生活。
有一次鄰村的牛病死了,張師傅去屠牛,給我們知青伙房帶回來兩斤死牛肉,大家高興得像要過年一樣,根本不管牛是什麼病死的(好在當年還沒有「瘋牛病」),下工後到伙房幫廚,剁白菜、包餃子,吃得可高興啦。
張師傅幹了幾個月以後,嫌棄花很多時間做一天三頓飯,而且沒有什麼油水,還經常耽誤他的屠夫活計,決定辭去廚師工作,專心他的屠夫工作。村支書召開全體知青會議,告訴我們村裡沒辦法再派廚師給我們,要我們自己想辦法。
這時知青裡小個子、默默無聞的男生李同學站起來,說他可以承擔廚師的任務,大家都很驚奇,也都持懷疑態度,七嘴八舌地問他:「你行嗎?你做過多少人的飯?」李同學很有信心,說讓他試工一個月,如果不滿意可以再找人。村支書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同意李同學暫任廚師。我和李同學是好朋友,在中學三年放學後經常一起到各自家玩,從來沒有見他做過飯,我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勝任。
王師傅和張師傅做主食基本上不換花樣,麵粉做饅頭、花捲,玉米麵做窩頭、玉米麵粥。李同學新官上任三把火,要給大家做炸醬麵,讓我去村裡供銷社買兩斤黃醬。
三十個人大概要吃二十斤麵,做麵條要硬麵,只見他把麵粉倒入麵缸裡,加水和麵,因為水少麵多,揉起來很費力。李同學把和好的麵分成四團,五斤一團,讓我幫他一起揉。麵糰揉得滋潤後,就開始擀麵條,擀麵棍有四尺長,麵糰大又硬,擀了一團後就氣喘吁吁。我也學著幫他擀麵條,很費力。
知青們下工回來,得知新大廚李同學做了炸醬麵,個個興奮異常,幾個月來總算換一個口味了。看著大家一起大口地吃著炸醬麵,李同學和我由衷地高興。
我直接問李同學:「你什麼時候學會做飯的?而且是做這麼多人的飯。」李同學說他一直喜歡並觀察所有人做飯的過程,包括王、張師傅,心裡都記住了,現在正好有這個機會,就接過來了實踐一下。
玉米麵是我們的主食,每天啃窩頭早就吃膩了,李同學把玉米麵加少許白麵和澱粉,揉起來擀成一公分厚,用刀切成一公分大小的丁,煮熟後再加白菜蔥蒜炒,類似北京的炒疙瘩,但是用玉米麵做的。只是同學們回來後,李同學要一鍋一鍋地炒,大概要炒六、七鍋,比蒸一屜窩頭麻煩多啦,可是看到同學們吃得高興,誇獎他的好廚藝,李同學笑得合不攏嘴。
我和李同學合作了快一年的時間,他真是一個天才廚師,每天琢磨著給大家換花樣,用僅有的飯費給大家調理伙食,變換花樣。我也和李同學成了共同患難的朋友。
後來我被調到工廠做學徒工,離開農村。幾年後朋友結婚,我去參加婚禮,沒想到婚慶的大廚竟是李同學,主持六十多人的婚宴。只見他戴著潔白的圍裙,正準備炸「松鼠桂魚」,那條桂魚切得肉骨分離,魚肉切成麥穗花刀,專業廚師的水平。他做出來不同口味的菜有模有樣,色香味俱全,為新人提供了豐盛的宴席。
事後才知道李同學在醫院裡做電工,業餘時間發揮他的特長,顯示一下廚藝,賺些外快,貼補家用。
這些都是半個世紀以前的事情,當年十五歲的孩子離開父母到農村的生活經歷,一輩子難以忘懷,特別是和李同學一起在廚房的日子,永遠留在記憶裡。(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