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過聖誕

赫連擁

聖誕節屬於美國文化的一環,是個具宗教名義的節日,對於沒有信仰包袱的移民來說,若要認真慶祝,一些規矩講究還是有的,例如裝飾聖誕樹、採購禮物和卡片、郵寄聖誕卡、張羅準備聖誕大餐、平安夜交換禮物等,就算非教徒略過了上教堂做禮拜,諸多環節依舊具有儀式感。

在美國久居後也會發覺,有很多人其實是不過聖誕節的,其中有宗教理由,例如虔誠的穆斯林信徒,雖然他們大多不排斥聖誕節過後的百貨賣場清倉大減價;痛恨聖誕節帶來孤獨感的「單身狗們」,也不喜歡過聖誕節;還有刻意地逃避消費、以達到省錢目標的精算窮人。

商業模式與景氣之間長期交鋒,使得聖誕節的屬性隨著時代推移已有所轉變,逐漸脫離傳統。還記得四十多年前,隨父母移民舊金山的第一個聖誕節,我搭地鐵進城,以為可以看到電影裡描述過節人潮攢動的片段,大家穿戴顏色繽紛的大衣和圍巾在大街亂竄,結果我錯了。

聖誕節當天,我發現人們不是跟家人團聚或張羅晚上的大餐,便是參與教堂安排的各類活動。大馬路上沒什麼人,印象中熱鬧的城中心一片死寂,所有商店關閉,連流浪漢都看不見,後來才知道此日多有教會收容過夜和發放餐食。

走了好長一段路去轉車,公車內只有我一個乘客,車子過了隧道進入華埠,才總算見到渴望的人頭攢動。那個年代,竟然就只有唐人街的華人商家們不過聖誕節,生意照做、錢照掙,所有觀光客與旅人於是都聚集在此,度過一個非常另類的中式吃喝購物之旅。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日,情況顛倒過來,許多華埠商家有默契地在聖誕節歇業,而城中心的商場與一些百貨公司和餐廳,則利用聖誕節減價促銷、開店服務客人。

網路的全年無休加上聖誕季節周末日的宅配,也讓出門買禮物的那道風景,黯淡到幾乎讓人遺忘。早已忘記,有多少年沒寄出一張手寫聖誕卡了,全改用電子賀卡來替代,這幾年漸漸收到貼了圖標的簡訊,回覆僅需幾秒,電子賀卡或許改天又會成為過時的骨董?

也因環保理由,既不買聖誕樹,也將塑膠假樹捐給了慈善機構,而改以自種的盆栽來替代。聖誕小燈飾是畫龍點睛的道具,凡是任何撐得起燈飾的植物,都可以搖身一變成為聖誕樹。

和家人們的聖誕大餐,有時是中式火鍋,有時是韓式燒烤,或買華埠某家特別需要排隊的廣式烤鴨和燒臘;實在是無法喜歡烤火雞,有一年全家人乾脆吃素。總之,打著節日名義吃一頓美味,這就對了。

有幾年的大餐,則應邀去朋友家吃,發現華人朋友們多喜歡中式自助餐、壽司,或者在後院忙著美式燒烤。有一次去洋人朋友家裡,想減輕女主人的烹飪負擔,帶著兩隻華埠的烤鴨及兩磅燒臘上門,結果他們家忙了一天的烤火雞主食,竟乏人問津,烤鴨和燒臘則被主人全家吃到連肉末都不剩,十多年後碰面聊起那一餐,大家仍津津樂道。

至於無法省略的禮物,摸索出包紅包或買張禮品卡相送的默契,收下後直接可使用。聖誕節後到處減價特賣,還能體驗被商人炒作出來的餘熱,自己去挑選最合意的禮物。

在美國過聖誕節,並不全然按照傳統習俗,而是隨個人喜好加上自己認為的方便和浪漫。回想起來,滿滿「中國味」的恣意妄為,反倒讓聖誕節的儀式感與回憶像是量身訂製,獨家僅有。

聖誕節 華埠 華人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