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婚記

蕙萱

大兒子去年求婚成功後,和未婚妻兩人著手籌畫婚禮,今年初終於寄來婚禮通知卡,告知親朋好友們Save the Date,希望大家屆時都能去參加婚禮。

收到卡片的同時,兩人也寄來Email並打電話來。想當年我結婚時,婚禮都由雙方家長操辦,我和先生兩個當事人都謹遵叮嚀,絲毫沒有個人意見。時過境遷,兒子和未來的媳婦全權操辦,雙方家長都是等通知。雖然如此,我自己倒是很享受這樣的轉變,婚禮自然是當事人最大,那是他們的人生大事,新郎和新娘快樂最重要,加上籌辦婚禮細節繁瑣,兩個人能夠扛起責任,我打從心底由衷感謝他們,幫我省去了很多的勞心勞力事。

我邀約姐妹淘聚餐,告知她們家有喜事,姐妹們紛紛送上祝福,言談間,大家也說起了家中仍有將奔向三十歲,甚至有四十歲的未婚子女。於是她們獻策我兒子,在洛杉磯的婚禮之後,仿照台灣習俗,也在我們居住的堪薩斯(Kansas)舉辦一場類似見面會,藉此機會讓還沒有婚姻對象的孩子們,有一個認識的機會。

席間有姐妹說,雖然在台灣有認識的親戚介紹,但是遠距離戀愛終究不能持久,加上大家的孩子雖然是亞洲面孔,但對生長於美國的他們而言,骨子裡是百分之百的美國人,語言、文化、思想沒有共通點,要交往有困難度。

對居住在美國中西部小城的我們來說,亞裔人口遠少於東西兩岸,若非在大學期間就有論及婚嫁的對象,工作後想交男女朋友並不是很容易。如果能交往已有一些背景相似的男女朋友,我們這些當媽媽的,當然放心許多。

我們這群媽媽們當年不論在台灣或在美國結婚,都是自由戀愛結婚,父母也曾經安排相親,但是沒有一個人願意。年輕時的自己,想到要被安排,心裡就不樂意,如果現在想安排在美國生長的孩子們相親,結果可想而知,因此就有這個舉辦類似見面會的奇妙提議。

記得大兒子第一次談戀愛是在高中,年輕氣盛的愛,來得急也去得快;之後幾次談戀愛,是在大學、研究所和工作時期。每個女孩都不是亞裔,也都來過家裡兩、三次,有的我喜歡,有的我並不喜歡,但不論喜歡與否,來者是客,我都不敢表示意見,甚至也有可能是未來的媳婦,保持和諧的關係最重要。大兒子幾次談戀愛都沒有結果,分手的理由有人生觀不同、對未來的規畫沒有共同點或個性不和等,年輕人的合與分都很乾淨俐落,我在旁邊,只有接受與祝福。

未來的兒媳婦是猶太人,他們是在交友網站上認識。交往第二年的夏天,我去探望兒子時,他安排了一個餐會介紹女方給我認識,我聽得多,問得少,彷彿第三者般聽他們兩人侃侃而談。那時候我是高興的,兒子有一個愛他的人,他也有一個喜歡的對象,這不就是為人父母的最大滿足嗎?

我家裡也還有一個待婚的兒子,他聽到我們這些媽媽們的想法,莞爾一笑。記得跟他說哥哥將要結婚時,他第一個反應是:「不要看我。」大兒子還沒結婚前,也跟我說過類似的話:「妳該知道的時候,就會知道。」這應該是身為美國媽媽們的共同心聲,想關心還不能明目張膽地表示,只能在心裡默默地想,暗暗地著急。

尋婚記茲事體大,我要向大兒子和未來的媳婦轉達姐妹淘的提議。為了姐妹淘未婚的子女們著想,也為了我未婚的二兒子,我自己其實也躍躍欲試,誰叫我們都是一群愛子心切的媽媽們。

亞裔 洛杉磯 猶太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