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街與我
我十五、六歲時隨家人移民美國落腳舊金山(San Francisco),在台灣偏重英語文法考試的教學下,有好幾年膽怯開口說英語。
落地美國的英語學習,我進入了公立高中的ESL體系(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這是以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課程,同學們來自世界各地,凡英語非母語者都被分在同一班,變得較少有機會接觸到說標準美語、土生土長的洋人或亞裔,所以口語進步緩慢。
每天我給自己的課外功課,就是看美國公共電視台(PBS)製作的兒童節目「芝麻街(Sesame Street)」最少半小時,每集節目會介紹兩個字母和兩個數字,透過各種形式表現,例如朗誦、唱歌、說故事、卡通短劇、特別來賓與木偶互動的情境小品,不時嵌入關鍵字詞,並提供與該字母有關的字詞範例。
節目內容有二十六個字母的大小寫、如何發音、數字一到一百怎麼念、母音字母的作用與變化、字首字根的發音和示範等,教學內容周而復始地在這上頭做文章,挖空心思反覆給兒童觀眾們洗腦。
但我赫然發現,G不念「居」、L不念「欸嘍」、M不念「摁姆」、N不念「恩」、W不念「達不溜」、X不念「欸克斯」(重音落在錯的位置),天啊!當時我竟然有將近四分之一的英文字母沒學對正確發音,這節目太適合我了。
「芝麻街」通常一大清早六、七點鐘就開播,上學前邊吃早餐邊看,傍晚也有舊影集重播。因為是教育台節目,發音教學必須專業,可安心地將其視為標準示範。
剛開始收看時,我只覺得門檻低,天天追看竟成了習慣,就這樣高中看了三年、大學看了兩年。沒錯,都念大學了我還在看,也是在美國生活到第五年的時候,口語突飛猛進,能明顯感覺出發音與聽力之間的掌控變得順暢自如。
現在回想起來,我其實誤打誤撞地給自己營造了一個學習自然發音的環境,對日後的英語正音之路影響甚遠。自然發音也稱自然拼讀法、字母原理或字母代碼,學習在單字的字母之間其拼寫及發音規則,熟練規則後,看到任何英文單字大多能直接念出來。
在美國加州的公立教育體系裡,自然發音教學多只用在學齡兒童啟蒙階段的閱讀與寫作,高中才來美國的我,已無法直接從學校的正規教學中學到自然發音,包括ESL英語課也不提供這項基礎訓練,除非我降級去上幼兒園或讀小學一、二年級。所以,「芝麻街」帶給我的發音練習和語感,比在學校聽到的、摻雜了各路移民同學們南腔北調的非母語英語,更來得純正而「乾淨」。
太多數的移民普遍誤解,認為只要在美國住了一段時日,英語就能自動學會,他們也認為小孩與青少年學第二語言,肯定比成人容易許多。但現實中所見,往往是口語也許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流暢,然而不正確發音習慣所造成的口音卻極難矯正,以至於到了一個瓶頸無法再突破。
如果在家鄉的學習已吸取了很多錯誤,看兒童節目有可能就是打掉重練的王道,不管年紀多大,學習新外語從啟蒙階段的基礎著手,通常能少走彎路。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