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歲月流星

〈香江往事〉鄭子

香港位於亞洲中心地帶,海運四通八達,中西人文薈萃。港人既受中華文化薰陶,同樣又接受西方哲學思想,欣賞海外文化。

1970年代,香港與台灣往來聯繫密切,台灣經濟發展迅速,工業產品如塑膠、紡織品、機器、衣服和鞋製品等銷往香港。兩地交流密切。台風吹到香港,連「姊妹」和「讀者文摘」等雜誌也受到香港人歡迎。

太古洋行特地開了一條海上客運航線行走香港、基隆,客輪命名為「台灣」號;後來因為港台兩地航空公司加開很多班機,海運客人下降而停辦。

那時許多台灣歌星到香港開演唱會,尤其女歌者登台演出大受歡迎,姚蘇蓉的「今天不回家」、楊燕的「蘋果花」風行一時。

鄧麗君最受港人愛戴,初到香港十多歲,她紮著兩條小辮子,歌聲柔和、深入人心。受港人推介,鄧的唱片被偷偷帶入內地,再翻錄成錄音帶;當時鄧麗君的歌聲猶如一股清泉,立刻傳遍神州大地。

鄧麗君的歌曲中,我最愛那首「但願人長久」,把宋代文學家蘇東坡「水調歌頭」中,明月幾時有的感情意境發揮得淋漓盡致、沁入人心,最適合在中秋節吟誦。有一段時間我經常駕車來回洛杉磯和聖地牙哥之間,兩個小時車程只聽鄧麗君的兩張唱片;「梅花」一曲出自劉家昌大師,由鄧麗君演唱,也是我的最愛。

鄧麗君退隱後長住泰國清邁,酒店經理請她在除夕晚會客串一曲,演唱的就是「梅花」,因客人全是國際友人,不知鄧麗君是大歌星,大家沒想到這次演出竟是她生前唱的最後一曲。

鄧麗君唱的都是動人的歌曲,但如果有一流填詞人為她寫詞、名家作曲,配合管弦樂團樂隊伴奏,推出新的歌曲,自能更上一層樓,鄧也會登上世界歌曲演唱最高殿堂;可惜她過早離世,是世界歌壇一大憾事。

香港邵氏電影公司製作大量國語片,不少台灣女星到香港發展,如何莉莉、鄭佩佩等。邵氏又有自己的南國演員訓練班,培養港男港女為邵氏當家名星,如岳華、李菁。加上香港無線電視誕生,台灣歌星多了一個表演舞台。

台灣男歌星張帝憑腦筋靈活另創新路,在電視機前請觀眾即席出題目,他馬上按觀眾的題目,即場唱出相應的歌曲,有聲有調,有詞有意,被香港觀眾譽為「急智歌王」。

台灣來了個名叫林沖的奶油小生,他憑俊帥臉蛋為邵氏開拍「大盜歌王」一片,演大盜又扮歌王。這位俊美男星受到邵氏女星包圍,鋒頭甚勁,可惜片子拍完,星夢破碎,黯然回台;幾十年後我偶然在一個台灣電視台看到林沖接受訪問,一個皺紋滿面、頭髮全白的老頭話說當年。認真細看,很難找到當年林沖的影子,明星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

香港 洛杉磯 聖地牙哥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