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與順民
浮士德在德國的民間傳說,是個會魔法的煉金術師,但到了18世紀的歌德手裡,卻變成了一位遲暮的哲學家,風燭殘年之際回首過往的歲月,竟然找不到有什麼可以讓他留戀的片段,一生不斷追尋知識,最後才有了莊子「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慨嘆;而世事變幻,也令他有了佛家的「無常」之悲!
歌德不像英國劇作家馬洛(Christopher Marlowe,1564-1593)那樣英年早逝,29歲便撒手塵寰,看到的只是世俗所追尋的榮華富貴;而歌德則活了83歲,用近60年寫作詩劇《浮士德》,對「幸福」的答案賦予了深刻的寓意,因為浮士德已不再希罕魔鬼所奉上的財富、名譽和地位,他以靈魂作交易,所要求的是兩種無價之寶,一是青春,二是愛情,讓他返老還童,真正去體驗生命的真諦。
在法國作曲家古諾的《浮士德》五幕劇裡,他略去歌德原著的第二部分,不提浮士德與歷史上著名美女海倫戀愛,並且生下了一子,繼而抗拒魔鬼的誘惑和有所反思,而是集中在第一部分,寫浮士德的命運正好沉淪在欲望與誘惑裡,最後還是陷入魔鬼所設下的圈套而不自知,用靈魂換來的青春和愛情仍趨於幻滅,給人帶來無比的唏噓和震撼。
其實《浮士德》劇裡的魔鬼只是個象徵,其本來面目就是我們的心魔,利用人性的弱點和貪婪使人不斷異化,既可讓人亢奮,又可讓人沮喪。
我在澳門觀看古諾的《浮士德》五幕劇演出,全場矚目的是演魔鬼的韋恩‧泰格斯(Wayne Tigges),可謂技壓全場,搶盡風頭。此君出身於美國愛荷華大學音樂系,近年聲名鵲起,不僅有性感臉龐,而且男性的低中音具有磁力,中氣充沛,聽出耳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