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外相訪中 分析:難言對中關係轉折點 雙方難完全解凍

記者謝守真/即時報導

中英關係在緊張多年後,在英國新政府上任滿百日有餘,英國釋放重啟對中國的關係信號,首次派出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赴中訪問。然而,對於英國外相訪中,多名學者對此分析稱,英國工黨並非強勢政黨,為應對國內外壓力將以經貿合作為落腳點,尋求與華建立良好溝通機制,但此行並非英國對中國政策的轉折點,雙方難以完全解凍。

港媒指出,拉米此行赴中國訪問是6年來英國外相的第二次訪華。對此,有分析稱這凸現中英關係這些年來因香港示威、人權議題和中國的間諜活動指控而惡化。據英國官方數據,中國目前是英國第六大貿易夥伴,占貿易總額的5%。

報導引述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教授王義桅指出,為應對中國國內外所面臨的壓力,英國工黨作為非強勢政黨,將尋求在新能源、氣候變化、吸引中國投資等方面與中國展開經貿合作,通過改善中英關係帶來經濟利益,緩解陣營對抗局勢。

王義桅接著指,拉米此行啟程前曾提及中英必須經常坦誠地交流,而在外交詞語中的「坦誠交流」,意思就是「意見不一樣,但還得說,還得做」,相信拉米將在俄烏衝突和人權問題等方面繼續向中國施壓。

此外,針對拉米訪中是否顯示中英雙邊關係正在解凍,澎湃新聞也引述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冠傑稱,拉米訪中是為建立起「比較良好」的正常溝通機制,為英國新政府與中國建立聯繫,而經貿合作是很好的落腳點。不過,他認為這並非英國整個對華政策的轉折點,兩國關係是否迎來轉折性發展還有待觀察。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李濱同樣認為,兩國關係開始緩和,「但相信難以完全解凍」,英國目前在財政上面臨窘境,選擇同中國加強經貿合作是希望刺激經濟增長,但其亦可能在俄烏衝突、台灣問題等議題上對中國說三道四,「這是西方國家政府的一貫做法。」

另,直新聞報導,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董一凡指出,拉米選擇此時訪問中國,這一時機的選擇,展示了英國工黨政府在處理對中國關係時的務實性。

英國外交大臣拉米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合影。(取材自中國外交部網站)

董一凡提到,英國工黨政府上台後,首相施凱爾明確表示英國將在保護國家利益的前提下,與中國保持對話。「這項策略背後的邏輯是,儘管兩國在多個領域存在嚴重分歧,但面對全球性問題,如氣候變遷、能源安全和經濟合作,中英合作依然至關重要。」而拉米的訪中行將集中在這些議題上,尤其是在全球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拉米冀透過對話維護英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

氣候變遷 施凱爾 投資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