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上演「收手機」大戰 如何改善親子溝通?
你家也有收手機大戰嗎?當孩子不願吃飯、鬧脾氣、無法安靜時,只要父母拿出3C產品播放影片便可換得一時和平,3C產品成為育兒幫兇。台北市政府少年輔導委員會舉辦多場講座,邀請臨床心理師柯書林、忠孝國小教師陳建榮分享如何改善親子互動,例如運用電影賞析進行生命教育,可避免各自在自己小小的手機裡滑呀滑呀滑,從互動中建立情感連結。
衝動沒耐性 3C變育兒幫兇
雖然3C育兒是父母能夠偷閒的小時光,但延伸的問題反而需要父母花更多心力來克服,孩子沒了手機還可能上演一哭二鬧只差沒上吊的劇情,讓許多家長苦不堪言。網路科技雖然帶來便利的生活,卻也讓親子面對數位的挑戰。
3C產品的藍光螢幕與影片的聲光效果,會讓孩子分泌大量多巴胺,讓大腦處於興奮的狀態,多巴胺分泌過多時,會使前額葉的抑制衝動功能下降,孩子容易變得沒耐心、注意力不集中等狀況。
台北市政府少年輔導委員會南港少輔組與台北市立南港高中攜手舉辦「滑世代-無遠弗屆的魔力-暢談親子溝通」親職講座,邀請臨床心理師柯書林進行專題演講,教家長如何改善與滑世代的親子關係。
柯書林強調,家長陪伴孩子不僅需投入時間,更需透過傾聽、尊重,並用鼓勵取代責罵與批判,可試著採取優勢觀點的管教策略,省思平時花了多少時間與孩子相處,而不是各自在自己小小的手機裡滑呀滑呀滑,並教導從互動中建立與孩子的情感連結及共識。北市政府少年輔導委員會也提醒家長,與孩子一同放下手機,才能創造出更多親子時光,不讓科技冷漠彼此的關係,增進親子溝通技巧。
沉迷網路 恐衍生觸法行為
隨著科技發達與3C普及,現今少年習慣也擅長使用網路社群媒體與人聊天、玩遊戲、聽音樂及看影片等,成了少年主要的休閒活動之一,當少年將自己鎖在小小的3C產品裡,家長對少年的關心也不得其門而入。尤其青春期是課業的關鍵時刻,但青少年卻將大部分時間花在手機上,甚至將手機看得比命還重要。
台北市政府少年輔導委員會內湖少輔組於輔導實務中發現,少年使用網路時可能衍生觸法行為,涉入詐騙事件的案例屢見不鮮,若家長缺乏適度約束與關懷,未能及時提供正確的價值觀,少年容易誤入歧途、成為代罪羔羊。
收款不出貨租借帳戶給他人
提供網路銀行帳密而淪為人頭帳戶
受僱擔任提款車手,涉入詐騙事件
台北市政府少年輔導委員會呼籲家長隨時關心子女日常生活舉止,增加親子互動時光。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9976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