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蕭茲2次訪華 外媒分析:向「中國龍」低頭
德國總理蕭茲13日啟程前往中國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外媒分析指出,在西方圍繞中國的貿易戰隱然成型的時刻,蕭茲此行被認為是減少與北京貿易摩擦的同時又不觸犯北京,是「在安全關切和經濟利益之間取得平衡」的去風險政策,有德企認為這是「好兆頭」。不過也有分析認為,蕭茲此行是「向中國龍低頭」,但仍無法掩蓋雙邊的分歧。
這是蕭茲就任德國總理後第二次訪華,這次他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強等人會談。法廣網報導,蕭茲此次訪華面臨複雜的國內國際經濟形勢,一方面,受經濟衰退打擊的德國企業呼籲更全面更公平地進入被認為過分保護的中國市場;另一方面,面對歐盟調查中國傾銷「過剩產能」並威脅將課以重稅制裁,中國政府將試圖敦促柏林當局不要支持歐盟相關舉措。
報導引述法媒評論指出,率領著政府部長和跨國公司大老闆的蕭茲此行並不輕鬆,在中國面前,他在他所主張的「合作夥伴、競爭者與系統性對手」三者之間走鋼絲。這是一種面對北京的「去風險」政策,既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又不至於走到脫鉤的地步。柏林梅里克斯研究所所長米科-胡塔里則認為,蕭茲訪問北京,為的是 「重新推動」並穩定與北京的關係。
中國東部德國商會會長布特克表示:「我認為雙方都心存戒備,因此,中國方面也認為這次來訪是一個好兆頭」。他還認為:「我們堅持開放市場,因為這對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失去這個市場將比我們通過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所獲得的利益還要嚴重」。
德國之聲報導引述國際顧問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負責中國事務的資深顧問巴爾金(Noah Barkin)表示,他預計蕭茲會把主力放在「雙邊能夠加以合作的領域」,包含如何透過經濟轉型以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但即使如此,仍不可能掩蓋的了雙邊分歧」。
歐中關係專家陸克(Philippe Le Corre)指出,就中國而言,其最關切的是歐盟委員會去年10月開始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調查結果可能讓歐洲當局得以對價格較低的中國電動車徵收懲罰性關稅,以保護歐盟車廠。蕭茲在訪問期間「將不得不對此發表評論」。
美國之音則稱,在美國和歐盟威脅要在補貼爭端中打擊中國商品的微妙時刻,蕭茲欲加強與中國的關係,蕭茲此次中國之旅被一些人解讀為對「中國龍『低頭』」。據德國經濟研究所4月9日一項研究顯示,德國經濟在許多產品和原材料方面仍然高度依賴中國。隨著德國經濟的低迷,德國企業迫切要求更公平地進入中國市場。而蕭茲此行將尋求更公平的市場准入。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