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美半導體根絕中供應鏈 禁供應商有中資或股東

中國新聞組/北京6日電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半導體業在政府的指示之下,正著手根絕中國企業在供應鏈之外,目的在打壓中國參與敏感的新一代技術。

華爾街日報報導,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與科林研發(Lam Reserach)兩大廠要求供應商須採購非中國企業生產的零組件否則將面臨失去供應商資格的風險,甚至有些供應商還被提醒,不能有中國投資者或股東,否則可能會失去供應商地位。

此外,紐約州半導體製程設備製造商Veeco也向供應商發出書面指示,要求立即停止向新的中國供應商採購,並在2025年底前逐步停止和現有中國供應商合作。報導指出,供應商也接到通知,他們不能有中國投資人或股東。

科林研發表示,配合美國對晶片製造供應鏈中企業的出口管制規定;應材則說,正在物色零組件的替代來源,以確保供應無虞。

但業界高層表示,此舉可能推高成本,因為要找到中國以外價格相近的替代品並不容易,況且任何排擠中國的明顯舉動,都可能會激怒北京當局。

近年來,美國政府阻止中國獲取最先進的晶片及晶片製造設備,這些設備通常在美國或友好地區製造或設計,包括台灣、南韓、日本和西歐;美國官員擔心,如果業者依賴中國供應商提供零件,可能會在危機中給北京提供對抗美國的籌碼。

中國供應商也正尋求出路,應材的供應商富創精密設備公司今年在新加坡設廠,希望能為應材等外國客戶提供服務。然而,因為中資背景,該廠迄未取得向應用材料公司供貨的授權。

另據美國之音報導,歐盟與中國圍繞電動汽車關稅問題的談判陷入了僵局,但觀察家們注意到,由於雙方都不希望這場關稅戰失控導致雙邊關係惡化,這種心態反而有利於這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外交聯繫,避免雙邊關係的進一步惡化。

此外,美國大選的結果,幾乎肯定會導致美國對中國商品實施更多的限制,但路透的一篇報導中指出,歐洲的談判代表似乎正在著眼一項長期的博弈,它雖然不大會馬上產生解決方案,但至少可能阻止雙邊貿易衝突的不斷升級。

還有一部分歐盟成員,路透說,甚至在利用這場爭端來加強與中國的關係,擺脫布魯塞爾-北京談判的影響,並吸引來自中國的新投資。

美媒報導,美國半導體業在政府的指示之下,正著手根絕中國企業在供應鏈之外,打壓中國參與敏感的新一代技術。(路透)

中國商務部4日表示,由於雙邊談判尚未取得突破,中國商務部已就歐盟對其電動汽車徵收關稅向世貿組織提起額外上訴。

投資 晶片 歐盟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