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谷歌CEO預言:AI史詩級鬥爭 中最終會擊敗美國
谷歌前CEO施密特(Eric Schmidt)近日在接受美媒專訪時感慨指出,美國和中國在人工智能(AI)領域正開展「史詩般的鬥爭」(epic fight),儘管美國一直試圖拖慢中國的發展腳步,「但不是非常成功」,令人震驚的是,中國反而推出了能夠匹敵美國最好產品的人工智能模型。施密特並預言,「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國最終會贏得這場史詩般的競爭」。
據觀察者網報導,當地時間12月20日,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表了對施密特的專訪視頻。施密特在專訪中談及中美在AI等領域競爭時指出,中美兩國都有發展人工智能的資源、人才和意願,這場堪稱「史詩般的競爭」將產生深遠影響,可能會帶來新的科學發現、經濟效益,甚至戰略軍事優勢。
「在美國,我們一直試圖拖慢中國的步伐。這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非常成功。中國正在加倍努力。他們最近推出了與美國最好的產品類似的(人工智能)模型,令人震驚。」施密特表示。
施密特認為,在人工智能創新方面,美國仍然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美國的人工智能模型,特別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已成為中國公司追趕的基準。而中國遇到的問題是缺乏硬件,「但在我們看來,中國確實找到了繞過這些制裁的方法」,「他們也學會了如何用更少的晶片做事,這都是他們自己的功勞,向人們展示了他們是多麼優秀的工程師」。
盡管認為美國仍然是人工智能創新的全球領導者,但施密特承認,中國的製造業實力毋庸置疑,「看看他們在電池領域占據的主導地位吧,還有太陽能和汽車」,「中國能夠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現實世界中,這是我們只能夢想的事情」。
他表示,「中國擁有很大的能量」,更專注於勝利,更傾向於集中領導,而且對於人類數據、醫療數據等等不會特別設限,願意在沒有特定目標的情況下投入巨資。
「我認為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即使我們贏得了比賽的第一部分,中國最終也會贏得比賽,因為他們能夠在批量生產中更快地應用這種技術。」施密特說。
施密特指出,美國面臨著供應鏈等方面帶來的挑戰。雖然美國在半導體設計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但依賴於與中國製造業交織在一起的全球供應鏈。「基本上所有製造半導體所需的部件都是中國製造的。我不是說晶片本身,而是說膠水和載體等等零部件。」他補充說,如果存在與中國爆發衝突的可能,建立單獨的供應鏈將是至關重要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