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觀察/樓股不振 香港新路「錢從何來?」
外有戰火陰雲籠罩,內有經濟復甦不如預期,香港特首新一份施政報告,自然以「拚經濟」為主要口號,否則不能達致為民「添幸福」的承諾。然而報告話音剛落,香港輿論就出現了「錢從何來」之問。
對香港人來說,經濟好不好,一看股市二看樓市。施政報告提交後,各方反應也會先由樓股兩市作出即時反應。首先就是香港股市表現不佳,雖守住了恒生指數1萬7000點心理關口,但證券分析員說,恒生指數技術上形成小型「死亡交叉」。這除有地緣政治動盪,令股市大勢繼續走弱外,也因市場對香港經濟的疑慮。
香港經濟中房地產分量最重,港股也是地產股為大。施政報告的樓市政策,只提局部「減辣」,即只取掉部分壓抑樓價措施,不被地產界和市場看好,說溫和點是沒能激起市場對樓市的信心,所以連日地產股主跌,也拉低了原來被期待反彈的樓市。
股市上是業界認定印花稅下調力度輕,仍遠高於其他國際金融中心,難以吸引海外資金流入,樓市也是業界指「減辣」出手不大方,令地產股和樓市表現不如預期。地產分析員說,香港未來數月房屋銷售或有改善,但因住房供應充足,預期對整體樓市的刺激有限,料不會出現顯著復甦。
樓股兩市表現不佳,連帶問題也就來了,施政報告預告經濟復甦,提出諸多宏偉目標,當局要組建一批機構,不論是「小組」還是「中心」,都花大錢,因香港行政成本昂貴;而港府又要一筆支持創新科技,扶助文化產業,超過百億港元等案,這些錢又從何而來?
社會輿論有關錢的疑問,港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承認,今年香港財政赤字將比年初預算案估算的更高,又稱應從經濟周期角度評估財政狀況,只要達致總體平衡,毋須執著於某一年盈餘或赤字。還說香港經濟增強發展,公司賺錢,利得稅每年收多。更說要大家一起努力把經濟發展好,透過不同稅收增加,相信可以支持各項民生工作。
在這些解說下,香港「錢從何來」疑問,暫未撫平,大河漲水小河滿的道理都懂,但宏觀大勢好得起來嗎?香港之路看來走得不易。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