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指港產業垂死 人口老化是大挑戰 建議吸才變1000萬人口

香港新聞組/香港29日電
香港示意圖。(圖:shutterstock)

香港疫後經濟復甦步伐較預期慢,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及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受訪表示,很多香港產業都面對困難甚至消失、垂死中,建議香港應啟動一場大辯論,分析優勢及弱勢,為未來確立步驟重建新定位。

明報報導,王于漸指出,香港面對人口老化,建議長遠透過吸納人才定居,甚至變成有達1000萬人口城市,增加勞動力及經濟動力,才有出路。

據報導,至於香港是否應思考國家安全的管治路線,或在管治手法上放鬆,以吸引人才赴港,王于漸說沒有什麼關係,因赴港的人為求發達,香港應專注可做的範疇,「不要去想我們做不到的事情」。他形容:「國安法,what can I do(我們可以怎樣)?無嘢(辦法)do。」

報導稱,王認為香港仍有前景及希望,但正面對存在危機,多個產業沒新賣點,例如金融業今日不知明日事,又反問:「你估我們還可以依靠內地遊客撐起經濟?」雖然港府積極推動中央定下「八大中心」策略或發展創科中心,他形容這些「是口號、無內容」,國家也不會幫香港「吊鹽水」,未來兩三年須辯論香港何去何從,及確立步驟重建新定位。

報導說,早年內地開放自由行旅客赴港,但王于漸指經濟模式增值不高,如中環名店的售貨員或買手等技術含量不高,反觀新加坡人均教育水平提升,人才投身更高增值行業,經濟增長率慢慢超越香港,他認為香港需認識目前全局,並找出解決方法,「難道還只是做sales(銷售員)?」

報導引述王于漸強調,香港最大挑戰是人口老化,要令經濟反彈需要年輕人口,「靠阿伯點得?」他相信香港問題在人才不足,比喻「香港是個好靚的跑道,跑道有什麼好看?要飛機來升降、跑車來賽跑,就要給人入來」,指二戰後香港大量吸納內地人口,帶來資金、技術及人才,創造當時經濟奇蹟,如今正要複製當年成功經驗。他補充,當短期人口增加,本地生產總值(GDP)就會增加,港府收入自然也增加。

據報導,王于漸指出,如今進軍內地市場不容易,內地疫情期間也有自身發展,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至今仍面對「大門開、小門不開」等問題。談及與內地合作,他認為香港未來可結合內地,進軍國際市場。

報導稱,在西方對華強硬態度下,王于漸說地緣政治對香港經濟是一大挑戰,但香港仍可重建與國際聯繫,「現在不是美國人討厭我們,是美國政府討厭我們,你估美國人不想和我們做生意?我們去找可以做的生意,世界這樣大!」

香港 港府 新加坡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