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學生逾3成抑鬱 2成拒求助 專家倡多元治療介入

香港新聞組/香港24日電
香港示意圖。(圖:shutterstock)

香港學生精神健康問題近年廣受社會關注,有青年機構23日公布「香港中學生精神健康素養」的調查結果,逾三成受訪中學生正受抑鬱症相關的症狀困擾,以抑鬱焦慮壓力量表作評估,更有17%受訪學生被評為處於「嚴重/非常嚴重」的壓力水平。

大公、文匯報報導,值得關注的是,近半受訪中學生即使患有心理健康問題,也不一定會尋求協助,其中兩成人更表明不願尋求幫助,而較低求助意願的學生,其抑鬱、焦慮及壓力的程度顯著較高,抗逆力及健康狀況則顯著較差。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在今年7至8月期間以問卷形式調查826名港島區中學生,並使用簡易版患者健康問卷(PHQ-2)和簡易版焦慮情緒問卷(GAD-2)來評估受訪者的精神健康和焦慮狀態。調查結果顯示,過半受訪學生在過去兩星期中曾感到緊張、不安或煩躁,甚至難以停止或控制憂慮。通過不同的健康及焦慮情緒問卷發現,有30.6%學生正受抑鬱症相關的症狀困擾,四分之一人處於焦慮狀態。

此外,即使調查中有約53%的受訪學生自評健康狀況為「好/非常好/極好」,但當中有約16%學生實際卻被評估為正受抑鬱症相關的症狀困擾,只是他們並不自覺。

另一方面,經抑鬱焦慮壓力量表的評估,超過29%受訪學生有中度或以上壓力,代表的精神健康狀況已達到需要關注的水平,更有17%被評為處於「嚴重/非常嚴重」的壓力水平。調查亦顯示有36%學生屬抗疫力低,面對逆境時需要較長時間調節壓力及情緒。在「如果我患有心理健康問題,我會尋求協助」一欄上,約47%學生表示不一定,約兩成則表明不會,只有不足三成受訪學生表示願意向身邊的成年人談論感受。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執行幹事李道生表示,調查結果反映許多學生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缺乏了解,並且對尋求幫助缺乏信心。該會建議學校及地區青少年服務單位積極推展精神健康素養教育,宣傳及推廣多元治療服務介入,例如音樂治療、表達藝術治療、戲劇治療、生態療法等,讓學生認識醫學藥物以外的治療方法,提升其尋求協助的動力。

香港 心理健康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