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光管製作」納入非遺清單 但香港已拆除九成

香港新聞組/香港7日電

康文署昨日公布更新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霓虹光管製作及造型技藝」獲納入清單。霓虹燈製作師傅表示,政府早年以安全為由,令近九成霓虹燈招牌已遭拆卸,對現時把技藝納入清單感矛盾。他明白政府有安全考量,但建議放寬霓虹燈規管。

中通社報導,康文署公布,將四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包括點燈、大埔端午遊夜龍、盂蘭勝會、廣彩製作技藝,納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納入後,名錄上的項目總數增至24項;增補的4個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均已被列入非遺清單中。

盂蘭勝會是香港多區及族群的重要節慶活動,由宗教團體、社區組織主辦的法會聘請佛、道儀式專家進行科儀,以祭祀祖先、向無祀孤魂分衣施食、酬謝神明庇佑。廣彩製作技藝屬於傳統手工藝,「廣彩」是「廣州彩繪瓷器」的簡稱,即在已上釉的素白瓷胎加上彩繪,再進行低溫燒製,技藝可追溯至清初。

點燈是宗族的重要傳統,在農曆正月期間進行,以告知祖先、神祇及族中成員有男丁出生;大埔端午遊夜龍有維繫社區的功能,端午節期間,大埔元洲仔石氏宗親及鍾氏穎川堂成員,每年分別安排龍舟在大埔三門仔對開海面舉辦遊夜龍活動,祈求神恩庇佑和水陸平安。

此外,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亦將增補34個項目,將非遺清單上的項目由480個增至507個。增補項目包括圍頭歌、天地父母誕/天公誕/天公玉皇大帝誕/玉皇寶誕、傳統執骨(起金/起骨/遷骨)習俗、觀音開庫、珠算技術、坐月薑醋、甘和茶/盒仔茶、豆品製作技藝、傳統蝦子麵製作技藝、花帶編織技藝(日常用品)、浸籠捕魚法、潮州工夫茶藝、毛筆製作技藝、霓虹光管製作及造型技藝、傳統碑石雕刻技藝及潮州食品製作技藝等。

明報報導,專注霓虹燈保育的非牟利團體「霓虹交滙」的總經理陳倩雯認為,霓虹燈能納入清單實屬可喜,獲官方承認等同肯定這門技藝價值,地位提升。她對霓虹招牌因各種原因從街上消失感可惜,但相信「有危便有機」,近年這門技藝逐漸獲各方注視,而文藝保育或推廣是需要持續及實質支持,才有轉變。她建議相關部門與業界會面了解現况,商討可行的保育計畫及指施。

霓虹招牌曾是香港鬧市一道風景,不少已被拆除。圖為油麻地冠南華霓虹招牌最後一夜。(中新社資料照片)
盂蘭勝會是香港多區及族群的重要節慶活動,納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新社資料照片)

霓虹燈製作師傅胡智楷提到,當局以避免市民觸碰高壓電流為由,在政府場地展出霓虹燈以膠板圍封,他建議以圍欄取代;因膠板圍封令成本增加,而且膠板令拍攝會反光,不利民間推廣。

香港 端午節 低溫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