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財政緊 山東等地「鐵飯碗」淪「合同工」
地方財政吃緊,中國多省市開始進行精兵簡政,山東近日啟動省屬事業單位轉為企業的「全面改革」,轉制後工作人員將由事業編制,轉為一般企業員工。中國網友感嘆,這將帶給許多人不安和焦慮,「經濟下行,早該如此啊」。
中國行政編制、事業編制、國企編制,往往被視為「鐵飯碗」,是最為穩定的工作崗位,一旦入編,就不會輕易被辭退。過去幾年中國因景氣不佳,失業率居高不下,使得考公、考編人數逐年遞增。
不過伴隨經濟下行,地方財政吃緊,多省市開始進行精兵簡政,「鐵飯碗」也將不復存在。
山東省人社廳等十部門近日啟動改革,稱將徹底解決原事業人員去留與身分問題,轉制後的企業將收回所有事業編制,原工作人員也將從省編辦的實名制名單中剔除,並與新成立的企業簽訂勞動合同,正式成為企業工人也就是「合同工」。
通告指出,上述做法不僅能穩定和順利實現事業單位到企業的平穩過渡,還能有效減輕財政負擔,同時借助企業的自主運行機制,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推動事業單位的改革和發展。
據金融界報導,山東省近日宣布啟動省級事業單位向企業轉變的全面改革,涉及約10萬名事業編制人員,這項重大措施將徹底改變長期以來事業單位「鐵飯碗」的局面。
這項改革的核心在於打破事業編制的束縛,讓原本固化的人才資源重新流動。根據山東省人社廳等十部門聯合發布的通知,轉制後的企業將收回所有事業編制,原工作人員將從省編制的實名制名單中剔除,並與新成立的企業簽訂勞動合約。這意味著,約10萬名曾經擁有事業編制的員工將正式成為企業合約工。
這項變革無疑會帶給許多人不安和焦慮。然而,從長遠來看,打破「鐵飯碗」制度將為員工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更大的成長空間。事業編制雖然提供了穩定的工作保障,但也一定程度限制了人才的流動與創新。透過市場化的用人機制,員工將有更多機會根據自身能力和市場需求選擇適合的職位,以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
此外,中國多個省市早前已經開始進行精兵簡政,澎湃新聞報導,河南省今年4月開啟事業機構改革,要求事業編制按不低於30%精簡。黑龍江、湖南、湖北、雲南、安徽、內蒙古多地,稍早前都已開始「精兵簡政」。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