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研生連2年下降 分析:讀研成本升 轉戰考公
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昨起進行。據統計,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有388萬人報名,比上一年減少50萬人,相比2023年減少86萬人,為連續二年下降。專家認為,這意味著「考研熱」正降溫,與近年「學歷倒掛」現象、讀研成本上升及應屆生轉而選擇能一次解決就業問題的公考有關。而考研熱「退燒」不代表「考研紅利期」來臨,著名高校考研競爭依然激烈。
據潮新聞報導,隨著考研報名人數的減少,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讀研的「性價比」問題,近年出現的「學歷倒掛」現象—即學歷愈高,就業率反而愈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部分學生對考研的熱情。其二,近年讀研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不斷上升,比如專碩招生規模的擴大帶來部分院校專碩學費上漲及高校不再為專碩學生提供宿舍等現象,都增加了經濟負擔。
與此同時,企業在選拔畢業生時的評價維度愈來愈多元。畢業生的相關實習經歷和社會實踐成為首要考量因素,再來才是專業與崗位的直接相關性,第三是畢業生的潛力和可塑性。至於名校出身和高學歷,這些因素在企業考察中並排在前列。
而在「考研熱」降溫的同時,考公考編持續升溫。據國家公務員局統計,2025年國考共計畫招錄3.97萬人,招錄人數與2024年的3.96萬人基本持平,但報考人數相較於2024年的303.3萬人,增加了38.3萬人,且近年國考中應屆生招錄比率明顯上升。這意味著比起研究生不太確定的未來,愈來愈多的人開始選擇能一次解決就業問題的公考。
報導分析,考研人數下降是經濟結構、社會環境、教育政策和市場需求等多方共同作用的結果。未來,更多人將「按需讀研」,這也將推動高校加快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儘管考研熱潮難言完全降溫,但客觀上體現了考研大軍正逐步回歸理性,被動或盲目考研的人數開始減少,標誌著高等教育、社會結構進入新發展階段。
另據羊城晚報報導,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陳志文認為,「考研熱」的「退燒」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研究生培養的「高質量發展」,但並非預示著「考研紅利期」的來臨,「上岸」依然是件難事,「尤其是著名高校的考研競爭,並不會因考研報名人數的下降而下降,仍然十分激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