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支樂器抗衡百人樂團 90後嗩吶博士劉雯雯吹響世界

中國新聞組/北京29日電
劉雯雯在巴黎巡演中吹奏「百鳥朝鳳」。(取材自微博)

從「小眾非遺」到「破圈明星」,中國民族樂器嗩吶,從人們印象中最為鄉土的一種樂器,搖身一變登上愈來愈多的國際舞台,成為年輕人熱捧、國際社會關注的「頂流」。中國第一位嗩吶博士、「90後」的上海音樂學院教師劉雯雯,甚至為嗩吶練出腹肌,在去年10月巴黎巡演中,一曲「百鳥朝鳳」更驚豔四座。一支嗩吶,抗衡百人交響樂團,中國嗩吶正吹響世界。

綜合央視、潮新聞報導,2024年10月,劉雯雯在法國演奏「百鳥朝鳳」,長達1分鐘不間斷的華彩段落,讓法國觀眾被嗩吶的魅力折服。有聽眾讚譽道:「彷彿置身大自然,聽完毛孔都打開了」,「嗩吶一響DNA就動了」。這無疑是對嗩吶演奏家的最高肯定。

劉雯雯。(取材自微博)

在這段一氣呵成的演奏中,劉雯雯其實毫無痕跡地偷偷換了好幾口氣。這種循環呼吸技法對演奏者強大的氣息氣流衝擊力、氣息的平穩及均勻輸出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而劉雯雯對這一技巧的練習則要追溯到30年前。

劉雯雯的父親是山東魯西南小銅嗩吶第七代傳人,母親是嗩吶哢戲第12代傳人。受父母影響,劉雯雯從4歲拿起嗩吶,就再沒有放下。2015年,作曲家譚盾為她重新編配了管弦樂隊版的「百鳥朝鳳」,從這以後,劉雯雯開始帶著小小嗩吶奔赴世界舞台。

國外人士對嗩吶的第一印象大都是驚豓又滿腹疑問:「一件小小的樂器,怎麼能爆發出這麽大能量?」而在中國,嗩吶也曾經歷質疑。「我小時候登台演奏,好多同學都在嘲笑我,哇你是吹嗩吶的,你家裡是幹紅白喜事的嗎?原來大家覺得嗩吶土得掉渣,這是我當時遇到最大的打擊」,劉雯雯說,後來聽到劉英老師的錄音後發現嗩吶可以吹得這麼美,「我發自內心地想去學習了」 。

劉雯雯給自己設定的另一個目標,是讓人們更多了解嗩吶裡的中國文化。2020年,在恩師劉英的鼓勵下,劉雯雯報考嗩吶專業博士,這個學位此前從未有人考取過。嗩吶考試要求要吹滿60分鐘,對肺活量、身體素質要求極高,5分鐘傳統曲目就能讓演奏者面紅耳赤,女性演奏者更少之又少。為此劉雯雯每天練習10幾個小時,甚至練出腹肌。

劉雯雯(前左)和著名指揮家譚盾(右)。(取材自微博)

劉雯雯在維也納演出。(取材自微博)

付出終有回報。劉雯雯的博士夢實現了。作為第一個嗩吶博士,作為非遺傳承人,劉雯雯說,演奏之外,自己更有一種責任和義務,去搶救非遺的曲目,把中國各地不同的嗩吶背後的文化特色、民間曲牌和獨門絕活傳承下來。劉雯雯也在嘗試著讓嗩吶融入當代,並和作曲家合作,創作當代嗩吶曲目,讓更多人看見。

讓她開心的是,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了嗩吶,還在探索將電子樂、爵士樂等融入嗩吶。嗩吶正在走向年輕人,更好地被傳承。

劉雯雯演出中。(取材自微博)

劉雯雯在鍛煉。(取材自微博)

爵士樂 交響樂 DNA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