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誕生「星際礦工」太空採礦機器人仿生6足移動結構

中國新聞組/北京17日電

中國首台太空採礦機器人在中國礦業大學誕生,標誌著中國在太空資源開發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與當下流行的人形機器人和機器狗不同,這款太空採礦機器人採用獨特的六足設計,配備三個輪足和三個爪足,專為地外星體複雜環境下的地質勘探和礦物採集任務而打造。

快科技報導,在地球上,鑽探作業可以利用重力使鑽頭深入地表。然而,月球重力僅為地球的六分之一,小行星更是處於微重力環境,傳統的鑽探方式難以奏效。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科研團隊從自然界汲取靈感,模擬昆蟲爪刺結構,為機器人設計特殊的爪刺足,有效克服失重環境下的飄移問題,確保鑽頭能夠穩定鑽進星體表面。

除應對微重力挑戰,太空採礦機器人還採用仿生六足移動結構,足末端配備車輪和錨固結構兩種配置,使其能夠靈活適應小行星坑窪不平的地表環境。目前,該機器人原型機已申請專利並通過初審。

經過在沙盤上的反覆訓練,太空採礦機器人已能夠通過六足差動系統懸架、離合器等協同工作,根據工作環境調整自身結構形狀,以應對地外星體複雜多變的地表環境。

為進一步提升勘探能力,太空採礦機器人將在中國礦業大學深地工程智能建造與健康運維全國重點實驗室進行「進階訓練」。該實驗室能夠精準模擬月球表面極端環境,為機器人提供更接近實戰的訓練條件。

自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全球已成功發射80多個月球探測器和載人飛船,積累豐富的月球探測數據。目前,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都已制定載人登月計畫,月球資源有望成為人類最先開發利用的太空資源。此外,太陽系中數量眾多的小行星也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近地小行星由於軌道距離地球較近,具有較高的開採價值和可採性,目前已發現1500多顆具有開發潛力的近地小行星。

「星際礦工」誕生了,中國礦業大學研發團隊發明的首台多功能集成化太空採礦機器人已經通過初審,即將進入實質審核階段。(取材自現代快報)
「星際礦工」誕生了。示意圖。(取材自央視)

中國首台太空採礦機器人的問世,為中國參與太空資源開發奠定堅實基礎。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不斷深入,太空採礦機器人將在未來太空資源開發中發揮重要作用,為人類探索宇宙、利用太空資源貢獻力量。

太空 俄羅斯 人形機器人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