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排核汙水惹食安危機 新疆海鮮豐收搶市

中國新聞組/整理

海的味道,新疆也知道。當科技為漁業插上翅膀,再艱困的環境,再不可能的任務,都能人定勝天。難怪土生土長的新疆人要說,「哈,現在我們不是偏遠地區了。疆外統統不給包郵」、「新疆的海鮮叫新鮮」。

博斯騰湖出產的螃蟹,年產4000噸至5000噸。(取材自微博)

近日,「新疆歡迎大家來吃海鮮」等話題登上熱搜,很多人不敢相信,印象中貧瘠荒涼的荒漠,竟然量產「海鮮」。而隨著日本日前啟動核污水排海,中國官媒相繼報導「新疆海鮮大豐收」的信息,其中大閘蟹上市期比陽澄湖還早。這讓許多不敢吃海鮮的中國民眾似乎頓時放下心:「戈壁灘上養出海鮮,別是一番滋味在人間…」

新疆的沙漠地區因缺乏水源,此前被認為不適合養殖水產。但在中國水產品需求量持續增長下,新疆多年前早已發展各類水產養殖,不僅有穩定的冷鏈運輸可直供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甚至出口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地區。

據新民周刊報導,新疆各地出產「新鮮」可以分為三個系列。一為中國傳統淡水水產,比如大閘蟹。二是國外引進的淡水水產,比如紅螯螯蝦、羅氏沼蝦。三是真正從大海中來的「海鮮」,比如南美白對蝦。近期,新疆的「蝦兵蟹將」更迎來大豐收。究竟有哪些「新鮮」,突破了你的想像?

在沙漠中長大的澳洲淡水龍蝦。(取材自金羊網)

★麥蓋提縣 規模養殖龍蝦

據金羊網報導,澳洲淡水龍蝦原產於澳洲,是名貴的淡水經濟蝦種之一。麥蓋提縣位於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南邊緣,沙漠面積占全縣面積90%以上,是全中國唯一一個嵌入沙漠的縣。

2020年底,在山東援疆人才合作項目支持下,日照市援疆幹部臧運東與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付寧團隊合作,在當地10個養殖池內投放蝦苗11萬餘尾,克服了浮游物入侵、土壤返鹼等技術難題,規模養殖獲得全面豐收。同時,帶動麥蓋提縣形成了3處養殖基地、150畝養殖水面、20萬尾的養殖規模。近兩年,麥蓋提縣開展嘗試規模化養殖。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坎鄉庫勒特克其村生產的羅氏沼蝦。(取材自微博)

★察布查爾錫伯 沼蝦質優

原產於東南亞的羅氏沼蝦,對水質、飼料、氣候等飼養條件要求頗高,因此被譽為「淡水蝦王」。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坎鄉庫勒特克其村,恰巧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和水質養殖條件,當地水質清澈,羅氏沼蝦在這「安家落戶」,健康生長。

據伊犁日報報導,伊犁悅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管盼盼滿臉自豪地說:「今年到目前,我們已經引進100萬尾羅氏沼蝦苗和500萬尾南美對蝦苗,還進行了套養實驗,效果很好。」該公司從廈門特聘的羅氏沼蝦技術員雷從想說,受新疆氣候所限只能養殖一季,「但出產的羅氏沼蝦味道和質量卻優於內地,這要歸功於新疆獨特的長日照時間。」

米東區協標工村生產的南美白對蝦。(取材自微博)

南美白對蝦是當今世界蝦類產量最高的品種之一,具有生長快、經濟效益高和養殖周期短等特點。新疆因有優質的淡水資源,產出來的蝦味道鮮美,品質好。十個淡水蝦塘,水產面積100餘畝,年產南美白對蝦50餘噸,這是烏魯木齊市米東區協標工村的養殖規模。精河縣、昌吉市、博湖縣等地也養殖了南美白對蝦。

據天山網報導,精河縣阿合其農場綠興園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高喜說,這裡因水質、鹽鹼度、溫度等條件,非常適合發展水產養殖。2017年,經過多批次試養,反覆調配水質,終於讓南美白對蝦「定居」在這鹽鹼地裡。州、縣農業農村局每年都會邀請專家來指導,合作社社員也多次赴疆外考察,學習養殖技術。

尼勒克縣剛捕撈上來的鮭魚,24小時內便可完成加工、包裝、運輸等程序,送達北京、上海等地消費者的餐桌上。(新華社)

★尼勒克縣 養出肥美鮭魚

除了鮮蝦,冷水魚也在這裡恣意生長。喀什河流淌著的天山冰川雪水,水深6米以下水溫常年保持在10℃以下,冰雪融水水質純淨冷涼,富含溶解氧,為鮭魚的生長創造了有利條件。2022年11月1日,160萬粒鮭魚魚卵從丹麥飄洋過海抵達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尼勒克縣,新疆鮭魚產量如今已占全中國內陸產量的15%。今年,尼勒克縣鮭魚預計實現6000噸量產的目標。

科技賦能更讓鮭魚有了高品質的保障。在鮭魚養殖基地,有自主研發並取得專利的遠距離智能投餌系統給魚餵食,通過對水溫、水溶氧、魚體總量的統計,實現精準投撒,大大節約了人力。還有水下清污機器人,搭載聲吶成像系統、光學攝像機,能在水下準確識別清理污物。

新疆博湖縣博斯騰湖迎來螃蟹豐收季。(取材自微博)

★博湖縣 迎來螃蟹豐收季

「秋風起,蟹腳癢。」每年中秋之時,迎來螃蟹黃滿膏肥的品嘗時機。眼下,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新疆巴州博湖縣博斯騰湖迎來螃蟹豐收季。中新網報導,由於博斯騰湖來水較為充沛,相較往年,今年出產的螃蟹個頭更大,肉質也更鮮美。博斯騰湖螃蟹養殖戶袁建輝也說,1000多個籠子都是8月中旬以後開始捕撈,螃蟹銷往內地,還有一些銷往新疆本地,一年產值約1000萬。

中新網報導,博斯騰湖水湖區蘆葦繁盛,水草豐美,自然生物餌料豐富,非常適宜螃蟹養殖。依托「人放天養」的生態養殖模式,博斯騰湖出產的螃蟹肉質滑嫩、蟹黃飽滿,遠銷疆外各大城市。據悉,當地年產水產4000噸至5000噸。各產區還推出了各自的品牌,如「額河玉蟹」、「天山雪蟹」、「西海龍蟹」、 「崑崙龍蟹」等。

新疆塔里木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宋勇和團隊對天鵝湖中養殖的鯉魚、鯽魚和羅非魚進行數字測定。(取材自潮新聞)

●新疆氣候變濕潤 鹽鹼地也可養海鮮

「離海最遠」的新疆,為什麼能養海鮮?這背後又有什麼重大意義?據報導,新疆身處歐亞大陸內陸的新疆,隨著當地養殖科技的突破,加上新疆地區氣候正在變得濕潤,甚至已具備成為海鮮養殖重鎮的條件,在鹽鹼地養海鮮並不是「天方夜譚」。

據界面新聞報導,從地理變遷的角度看,新疆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鹽鹼地的水質與海水十分接近。中國科研團隊在新疆調研時發現,新疆天鵝湖的湖水,鹽度在10‰左右,pH在8.4左右,鉀鈣鎂含量豐富,非常適合青蟹、南美白對蝦以及一些海魚的生長。

不過,鹽鹼水雖然也鹹,但畢竟不是海水,在鹽鹼含量、離子成分等方面有一定的差異。為此,養殖專家先測量出鹽鹼地養殖池的鹹度和鹼度,再以海水礦物質比率為參照,添加微量元素和益生菌,模擬出海水生態環境,能夠供海鮮生長。

考慮到新疆冬季漫長、氣溫低,新疆建設兵團旗下紅旗農場採用溫棚恆溫集中育苗、溫棚魚池和鹼水魚塘養殖的「接力」模式,大大提高了種苗的成活率。紅旗農場還與中國海洋大學、塔里木大學合作,在沙漠邊緣建起來新疆首個「海水養殖」基地。

目前,紅旗農場已建成四個溫棚車間,250畝室外魚塘,養殖羅非魚、石斑魚、南美白對蝦、鮑魚、龍蝦等八個品種「海貨」。未來,還將再建設30個溫棚車間,開發3000畝室外魚塘,形成室內外育養結合,水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全產業鏈現代化科技海產品養殖。

此養殖模式如能成功推廣,新疆大片的鹽鹼地將搖身一變成為「養殖池」。屆時,身處歐亞大陸內陸的新疆,將成為海鮮養殖重鎮。

另外,看似「缺水」的新疆,其實有著豐富的淡水、鹹水資源和多樣化的湖泊、河流。比如,新疆的塔里木河,是中國最長的內陸河,再比如,新疆的博斯騰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吞吐湖,這裡已經成為新疆最大的漁業生產基地,每年的淡水魚捕撈量在5000噸左右。都為漁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報導指出,另一個因素是,新疆地區正在變得濕潤。

科學研究發現,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現在,中國西北的降水一直呈增加的趨勢。降水多了,新疆的水域面積也就增加了,2020年青藏高原湖泊水體面積達70304.5平方公里。水量逐漸充足,水域逐漸擴大,確實給新疆水產養殖業帶來了新機會。位於塔里木河沿岸的羅布湖,便是受益者之一,不斷升高的水位,讓其成為了養殖螃蟹的新基地。

新疆 東南亞 澳洲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