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市場下滑… 華為智慧手機歸來 還能封神?

中國新聞周刊/陳惟杉報導

在手機市場整體下滑之際,沒有哪一部手機可以像華為Mate 60 Pro吸引如此多關注。撇開愛國情緒,這款Mate 60系列也象徵了華為在重塑供應鏈之後的「回歸」。而華為手機歸來,還能封神嗎?

上海華為專賣店外展示華為 Mate 60 系列智能手機的廣告。(路透)

在經歷三年蟄伏後,華為8月29日突然宣布,推出「HUAWEI Mate 60 Pro先鋒計畫」,開始在華為商城銷售新款旗艦手機Mate 60 Pro,售價為每台6999元人民幣(約962美元)。

廣東深圳華為旗艦店內,一名工作人員向顧客介紹新款華為Mate 60智能手機。(路透)

★未發先售 仍一機難求

根據當日上傳的測評視頻,這部手機並未帶有5G標識,但是下載速度超過500Mbps,超過4G的最高下載速度100Mbps。「華為5G手機回歸」的消息引發用戶對於Mate 60 Pro的熱情,一度線上、線下渠道預訂時需繳納1000元訂金。

上一次華為發布5G手機,還是2020年10月發布的Mate 40系列。

Mate 60 Pro是Mate 60系列第一款「未發先售」的機型。9月8日,Mate 60 Pro+、Mate X5在華為商城開啟預訂。9月10日,Mate 60則線上、線下發售。一名華為授權體驗店工作人員說,雖然第二天起Mate 60便會線上下門店發售,但是到貨數量、顏色與配置都不清楚,他建議有購買意願的用戶先做登記。他已經習慣於華為的高端機型供貨緊張,特別是Mate系列。顯然,對於「華為5G手機回歸」感到興奮的不只有用戶,還有經銷商。

「隨著2019年美國啟動對華為第一輪制裁,將其列入實體清單,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經銷商反而吃到紅利。因為缺芯所以採取窄渠道供貨,貨源減少使得經銷商更多以原價、溢價銷售,並在這個過程中加碼布局了華為的專賣店、授權體驗店。」有資深手機經銷商說。

轉捩點發生在2021年下半年,華為不再推出5G手機,而當年二季度,華為在中國國內市場的出貨量已經跌出前五。這位經銷商說,伴隨華為市占率下滑,華為體系的零售商在經歷銷量下滑的同時,單機毛利同樣在下滑。

在這一過程中,華為一度頻頻向經銷商「壓貨」。

經銷商說,如今「為了拿到更多Mate 60系列貨源,仍需要接受一定程度『壓貨』,不過業內仍然認為Mate 60系列的利潤空間頗為可觀。」

以Mate 60 Pro為例,12GB+512GB版本的定價為6999元,在華為尚未透露其晶片資訊的情況下,已然一機難求。

華為Mate 60 Pro手機內的麒麟9000s晶片。(取材自中國新聞周刊/視覺中國圖)

★麒麟晶片 誰代工受矚

談及Mate 60和Mate 60 Pro的區別,線下門店的工作人員更多會解釋兩者在螢幕尺寸、充電速度等方面的差異,「關於晶片與5G信號方面的資訊,我們也無法掌握」。

9月4日,著名半導體行業觀察機構Techlnsights發布Mate 60 Pro的拆解報告稱,其SoC麒麟9000S採用7nm製程。Techlnsights副主席哈徹生分析稱,其距離最先進技術的差距在2~2.5節點範圍內。

中國資訊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呂廷杰分析稱,此次完成了從0到1的進步,解決智慧手機先進的5G晶片問題,但必須承認距離最先進技術還有很大差距。即將發布的iPhone 15系列已經用到4奈米的晶片,現在麒麟9000S應該是達到或接近7nm技術,但是從7nm到5nm再到4nm,不是一個線性的時間問題,複雜度會越來越高,需要一個很長、很艱難的研發過程。

這次的麒麟9000s由誰代工仍是懸念,但是除SoC外,Mate 60系列背後的供應鏈已然重塑。據媒體報導,華為Mate 30系列的國產零部件比率僅為三成,到2021年推出Mate 40E系列時比率已近六成,如今的Mate 60 Pro已超過九成。

「這幾年,一些細分領域進步比較快的原因便是客戶願意使用國內廠商的晶片,如今通過與客戶的緊密合作可以實現迅速迭代。」一家「華為系」哈勃投資入股的晶片企業負責人感慨說,原來任正非的觀點也是要用就用全球最好的,如今已經不抱這樣的幻想。

「在華為2019年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之前,使用的感測器全部從博世、意法半導體、應美盛三家外國廠商採購。如果沒有制裁,任何手機廠商都沒必要冒風險進行國產替代。因此被制裁對華為而言是挑戰,對我們而言是機遇。」有中國國內感測器廠商人士說,正是在2019年,公司開始與華為進行合作。

他透露,與華為的磨合經歷兩年,直到2021年才逐步進入到華為全線產品。從2019年將第一顆晶片送樣,首先進行半年的功能測試,查驗晶片功能是否符合華為要求;再進行半年的可靠性測試,將晶片放入滾筒中,仿真跌落4萬次;再次進行一致性測試,晶片送樣數量從1顆增加至100顆、1000顆、1萬顆,之後才能進入小批量量產。「實驗室可以做好一顆晶片,但並不意味著可以做好1000萬顆晶片,這恰是手機廠商的要求,要保證缺陷率低於百萬分之一的水平。」

民眾在北京一家華為專賣店內參觀 Mate 60 系列智能手機。(路透)

★市場回歸 供應鏈重塑

此前,一些中國國內晶片廠商確實難以突破既成的供應鏈體系。有電源管理晶片企業負責人解釋說,比如一部智慧手機中需要多顆電源管理晶片,射頻子系統就需要單獨的電源管理晶片。而國內手機廠商射頻元件更多由國外晶片廠商供應,他們習慣於選擇德州儀器這樣的國外廠商配套電源管理晶片,給手機廠商提供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國內電源管理晶片廠商只能更多從二供、三供做起。

以華為在資訊通信技術(ICT)基礎設施、智慧手機領域的體量,華為的帶動作用不可小覷。

「2019年美國政府第一輪制裁之後,有外國供應商便通知華為,隨時有可能斷供用於主幹網路的濾光片。當時我們主動聯繫到華為,希望生產濾光片交由華為驗證。」中國國內濾光片廠商負責人說。

他表示,2020年5月產品通過華為驗證後,華為方面一度比較驚訝,甚至有些質疑真實性,就派出一個小組在公司駐守一個月,從原材料進入倉庫,到最終產品下線,全過程參與。「目前一些二級供應商的產能正處在爬坡階段。」

而伴隨供應鏈重塑,華為也正在智慧手機市場回歸。

華為專賣店內展示的Mate 60 Pro智能手機。(路透)

●曾出貨2.4億支 天花板能夠突破嗎?

8月11日,華為發布2023年上半年經營業績,實現銷售收入3109億元,同比增長3.1%。其中以手機為主的終端業務收入為103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17%,華為終端業務止住連續兩年的下跌趨勢,但是相比於2020年上半年2558億元的「高位」,跌去近六成。

華為終端業務止跌回升,一定程度源於今年上半年出貨量的增長。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DC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7.4%,華為與蘋果是唯二實現出貨量增長的兩家廠商,華為的增幅高達76.1%。憑藉約13%的市占率,華為與小米並列中國國內市場第五位,這是華為在2021年一季度跌出國內市場前五之後首次回歸。

更重要的是,華為5G手機終於回歸。

不過,華為重拾5G這張「入場券」,但卻面臨中國國內智慧手機大盤不斷下滑,手機廠商愈來愈「卷」的現狀。

華為回歸後直接受到影響的便是榮耀,2020年底從華為剝離後,榮耀的市占率迅速反彈。此前面對華為5G手機回歸的傳聞,榮耀CEO趙明曾回應稱:「如果華為5G回歸,最開心的就是榮耀。」他表示,獨立兩年半的榮耀已經和過去不可同日而語,榮耀已經具備與華為抗衡的能力。

當然,市場更加關注的還是華為能否憑藉Mate 60系列重歸,與蘋果在高端機市場的競爭態勢。

據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遐預測,Mate 60 Pro的需求遠比2022年9月發布的4G版本Mate 50 Pro,以及2020年10月發布的5G版本Mate 40 Pro更為強勁,後兩者發售12個月後的出貨量分別為150萬部和600萬部,而Mate 60 Pro則可能達到1200萬部。他甚至認為,受益於Mate 60 Pro需求等因素,今年華為手機出貨量或增長約65%至3800萬部。

2019年,華為手機的年出貨量曾達到2.4億支的天花板。顯然,Mate 60 Pro只是一個開始,華為手機還要經歷漫長的回歸。

(中國新聞組整理)

華為 晶片 5G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