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神祕監獄提籃橋 4000囚室曾擠8000人
在繁華的上海,有棟建築神祕且肅殺,黑色大門散發出生人勿近的氛場,這裡是有123年歷史的提籃橋監獄。這座關過日本戰犯、革命志士的「東方巴士底監獄」,曾是上海人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如今完成搬遷,也在歷史上翻了一頁。
對上海人來說,這座位在鬧區的監獄既神祕又「熟悉」,周圍居民密集、高樓林立,每每談及搬遷,都會引發坊間熱議。小孩子打記事起,就知道「送儂到提籃橋」是句拐彎抹角的罵人話;坐上37路公交車,聽到報出提籃橋站名時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去參觀過的人,對那張1尺來寬、無法翻身的床,以及逼仄的環境印象深刻,不由得發出「千萬不能犯事坐牢」的感慨。
解放日報報導,提籃橋監獄始建於1901年,是中國使用歷史最悠久的監獄,占地面積達60.4畝,建築面積7萬平方米,近4000間囚室,最多曾收押8000多人,遠遠大於印度的孟買監獄和日本的巢鴨監獄,號稱「遠東第一監獄」。這個規模有多大呢?如果一個判刑10年的犯人在提籃橋每天換一個囚房,那麽等他出獄可能都住不完。
西牢酷虐 傳聞不斷
「提籃橋」的地名源自清代,乾隆年間,香客們總提著籃子,帶著貢品,過橋到下海廟為漁民祈福。1901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在這裡建起了監獄,兩年後提籃橋監獄啟用,正式名稱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務處監獄」,因地處租界,被稱為「西牢」。
主要建築有兩幢4層的監獄,牢房480間,加上食堂、辦公樓、醫務所等,總共占地10畝。之後隨著監獄犯人的增多,牢房不夠使用,從1928年起,陸續向東擴建,至1935年形成現有的建物及規模,占地面積60.4畝。
當時,中國民間對「西牢」的第一反應是驚恐。坊間流傳著許多西牢「酷虐」故事,「服刑者大都九死一生」的傳聞。洗冷水澡,被其害者無不受病;坐臥皆席地,犯人多患足腫;吃得不符合華人習慣;不能入內探視;語言不通。有個名叫宋訪泉的縱火犯,聽說自己要被關進「西牢」三年,竟選擇「自縊於捕房」。
1907年,清政府欲改良獄政,要求各省會城市和通商口岸應至少有一所模範監獄。監造提籃橋監獄的英國人參考了美國監獄的布局建造囚室,將傳統木門換成了鐵柵欄。兩排囚室,每一個都是鴿子籠般大小,背靠背,三面是牆,一面是鏤空的鐵柵欄。
監獄走廊被分為內走廊和外走廊。兩道走廊之間有鐵絲網罩住,獄警走在外道,透過鐵絲網,可以同時兼顧上、中、下三個樓層的情況,夏天空氣也能上下流通。
提籃橋監獄監舍面積狹小,每間只有3.3至3.4平方米,要關押3個囚犯,而且沒有床,一到晚上,必須輪流睡覺,除了作為懲罰,還便於看管。
外籍犯人 還能吃牛排
然而監獄內的外人監(又名西人監,今稱十字樓)囚室則不同於華人區,這裡有電梯,囚室寬敞明亮,每間8平方米,室內每人有一個鐵床、一個固定的桌子和凳子,甚至還有抽水馬桶和燈。
「西人監」相對於華人監獄,伙食好很多。平時,外籍犯人有麵包、茶、蔬菜、湯甚至牛排供應,口味甚至會考慮犯人的喜好。囚服也不同。租界時期,未決犯的囚服為淺藍色,上面沒有標誌,已決犯的則在膝蓋和肘彎處加印字母「Y」。
為了便於管理,不同刑期會有不同標識,刑期1個月至1年的,單衣為白色、棉衣為黑色;刑期1年至3年的,上衣前襟左上角縫有一窄條紅布;5年至7年的,窄條黃布;7年至10年的,寬條黃布。
最特殊的則是「陰陽囚服」,以中襟為界,上衣左黑右白,褲子左白右黑。穿上這身囚服,意味著一只腳還留在陽間,另一只腳則已跨進陰間,所以只有判處死刑等待執行的囚犯才會穿這身囚服。
提籃橋監獄的防逃功能非常強。雖然沒有人真正越獄成功,但歷史上有兩次嚴重的安全事件發生。
防逃超強 沒人能越獄
最嚴重的一次事件發生在1929年4月9日,59名死刑犯等候處決已經2年,趁看守進囚室提押犯人去洗澡的空當,奪了看守的槍,企圖越獄。結果越獄未成,4名印籍看守死亡,1名英籍看守受傷,開槍的死囚自殺。這次事件之後,巡查的看守人員都一律不准把槍帶入監舍,必要時只准帶警棍。
還有一次是在1948年,轟動上海的金磚大盜陳元盛,與同監室的3人在監獄醫院向男護士借來鋼鋸鋸條,把窗口鐵欄桿鋸斷,用醫用膠布粘住,並外塗墨汁掩飾完好。8月24日偷偷逃跑,直至8月30日,陳元盛才被抓獲。
每天清晨,提籃橋的服刑人員都會在富有節奏和韻律的開鎖聲中起床。提籃橋監獄的鎖具有很多種,最有名的是「烏龜鎖」,因形似烏龜而得名。一幢大樓共用一把鑰匙,這把鑰匙長10公分,有3道鎖舌,每次打開需轉動3次,每開一道門,民警需前行兩步。
獄警稱這把鑰匙是「監獄警察的槍」。從公共租界工部局、侵華日軍、汪偽政權和國民政府,直到解放後被接手,管理者不斷易手,但監獄的鎖具從沒換過,一直都在使用。
走進三監區的大門,能看到樓梯牆面上的大幅牆繪作品「萬里長城萬里長」,這幅畫從一樓一直蜿蜒至四樓政教館門口,與館內兩側展示的「建黨之路」、「建國之路」、「強國之路」、「新生之路」等教育內容相呼應。
獄內民警通過政教舉行各類具有較強儀式感的教育活動,可以增強服刑人員對黨、對祖國、對民族、對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
囚徒自組 新岸藝術團
有名的新岸藝術團就在三監區四樓的政教館排練。這裡的天花板上刷著透亮的藍漆,兩面壁上手繪了綠植,裝飾有粉色花朵和綠藤,地上不僅鋪了草坪,還放了蒲團,再加上電子琴、鑼、鼓、音箱,儼然一個專業的排練廳。
這個成立於1985年的藝術團,是一支完全由監獄服刑人員組成的文藝表演團體。30多年間,新岸藝術團記錄著司法的點滴進步,也送無數服刑人員走向新生。民警說,很多服刑人員都非常珍惜這個舞台,站上舞台後,他們覺得自己變得更立體和多彩了,也很有獲得感和成就感,這就是藝術矯治最直觀的成效。
提籃橋監獄搬遷之後,北外灘的提籃橋片區和虹口港片區,將會成為充滿活力與人文底蘊的生活區。「窄馬路」、「小街坊」的規畫理念,讓這片區域保留了原有的歷史風貌,而走過百年的提籃橋監獄也將會以其他方式繼續記錄歷史。
章太炎、汪精衛妻、日軍戰犯 都曾是階下囚
提籃橋監獄關押過各色歷史人物,民初革命黨人章太炎、鄒容,無產階級革命家任弼時,汪精衛的妻子陳璧君,侵華日軍戰犯岡部直三郎大將、安藤利吉大將等,都曾是這裡的階下囚。
1903年,章太炎寫「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直稱光緒皇帝為「載湉小醜」;不滿20歲的青年鄒容寫就檄文「革命軍」,號召國人用革命來掃除「數千年種種之專制政體」。清政府在上海租界內起訴兩人,結果章太炎被判監禁3年,鄒容被判監禁2年,就是關進了提籃橋監獄。
鄒容年少氣盛,常和獄卒發生衝突,也不滿獄中夥食,怨氣很大;章太炎就為他講授佛學,說:「學此可以解三年之憂矣。」
服刑1年多後,鄒容「以憤激內熱致疾」。章太炎要求監獄請醫生給鄒容治病,不被允許。1905年初,年僅21歲的鄒容病故,此時距他刑滿釋放僅剩兩個多月。
章太炎的孫子章念馳曾告訴媒體,祖父在提籃橋監獄「受盡虐待,罰作苦役,動則遭到毒打,印度人尤為暴橫,設計了一種夾手的『梏』,讓人痛昏,祖父遭這種毒刑三次,多次昏死,但不甘受辱,奪其錐反抗,又絕食抗議7天,一天沒有屈服過。三年苦獄後,被逐出租界」。
多名中共領袖 也曾進來
很多中共領袖也曾在提籃橋監獄服刑。1929年,時為中共上海市閘北區區委副書記的張愛萍在散發傳單時被捕,以「擾亂交通秩序」的罪名被關進提籃橋監獄,在一間只有3平方米多的小牢房里,和另外兩名囚犯一起關了20天。
提籃橋監獄還關押過任弼時。1929年11月17日,任弼時在華德路競業里出席江蘇省團委擴大會時被捕。受審時,他自稱名叫彭德生,從江西來上海投親謀職,記錯了親戚家的門牌號,誤入那裡。最後,任弼時獲刑40天。在監獄內審訊時,任弼時受到電刑拷問,背上被燙出兩個大傷口,出獄後數月,背上兩個拳頭大的窟窿還在發炎流著黃水。
1945年8月,日本投降。12月起,日本戰犯陸續從東京、漢口等多地移押至提籃橋監獄。
1946年1月,美軍在提籃橋監獄「十字樓」裡組建軍事法庭,針對日本戰犯虐待、虐殺戰俘事件進行調查、審判。這裡也是中國境內第一個審判日本戰犯的地方。
經過審判,奉天戰俘營的醫官桑島恕一被判處死刑。因為他故意對盟軍戰俘施行非人道暴行,導致大量美國戰俘死亡和長期患病。1947年2月1日上午8時半,美軍軍事法庭在提籃橋監獄對其執行絞刑。
絞刑房位於審判日本戰犯大樓的3樓,18平方米左右,三面環壁,一面開有兩扇氣窗。地板中間,有一個約1.8平方米的長方形孔,兩側各安裝了一塊活動地板,活動地板正上方天花板上裝著一個絞架。
桑島恕一先被繩子紮住腳,再用黑布大口袋罩住他的頭,並用絞架上的繩子紮緊脖子。桑島站在活動地板上,監刑官一聲令下,閘門一推,「轟」的一聲,活動地板向兩側分開,就是一條生命的消逝。隨後,屍體通過3樓、2樓的方孔,用繩索吊入下面的停屍房。
美軍軍事法庭在提籃橋內共審判了8批47名日本戰犯,包括桑島恕一在內的5人在這裡執行了絞刑。當年的絞刑房至今還完好如初,保留在上海監獄陳列館內。
國民政府的軍事法庭在上海審判了116名日本戰犯,判處死刑14人(其中1人後改判為10年),有11人在提籃橋監獄刑場槍決,還有3名日本戰犯從廣州移送到提籃橋執行。
到1947年初,提籃橋共關押了180餘名日本戰犯,執行了19名日本戰犯死刑,其中絞刑5人,槍決14人。關押期間,還有的戰犯在獄中自殺或病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