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薅羊毛」風潮興起 有人50元吃一個月

中國新聞組/整理

中國民眾為了省錢斤斤計較,但好羊毛難薅,反而耗時耗力;限制孩子使用智慧手表,同樣也是想方設法,卻反而打壞了親子關係。在過與不及間求得中庸,真需要智慧,使「陷阱」變「神器」。

顧客在小天才武林銀泰店裡購買兒童手表。(取材自潮新聞)

中國網上近來興起一股「極限薅羊毛」風潮,多種食品和生活用品,薅羊毛博主們大都能用一角錢人民幣(約0.01美元)、一分錢乃至零元「薅」來,主打一個能省就省。有人甚至自稱,50元吃了一個月。不過,一些「過來人」已開始厭倦這種不斷簽到、做任務以及和網友攀比「誰省得多」的生活,因為「薅」來的多是不值錢的玩意,「不如把時間拿來正經賺錢」。

博主發視頻拆薅來的快遞。(取材自新聞晨報)

★博主為省錢 還是賺流量

「挑戰60元吃一個月,今天吃0.75元的手撕雞排骨飯」、「家裡抽紙堆成山了,老公讓我不要薅了,沒地方放了…」新聞晨報報導,這波「極限薅羊毛」風潮中,不少人開自媒體號介紹經驗,有人則在相關評論區和薅羊毛群裡交流,稱從水果、零食、方便食品、抽紙到洗衣液,都能以超低價「薅」來,一些博主還因此獲得高流量。

在最近走紅的一名生活體驗類博主評論區,有粉絲寫道:「這個博主簡直是我的賽博電子寵物,好想給她打錢,生怕她餓暈了。」這名博主去年底開始進行「XX元吃一個月」生活體驗記錄,起初設定150元用不完,接連下調至「70元吃一個月」居然還剩了13元,相當於一個月只花了57元用於飲食。

這讓她引來了大量好奇的圍觀:花錢如流水的當今,五、六十元吃一個月怎麼可能?原來,這位博主「薅羊毛」方式主要是各種平台活動的紅包減免、優惠,原本單價不高的食品經減免後,往往能以極低甚至免費的價格獲取,比如蘋果0元6個、手撕雞排飯0.5元等,但不少粉絲效仿她免費薅食品,均無法做到「這麼極致」。不禁令人懷疑到底是為了省錢?還是為了賺流量?

另一方面,也有人質疑她吃得不夠營養和健康,因為在博主的飲食紀錄裡,大多是一道菜吃一天,或者不知名的方便速食、快過期的鮮花餅、廉價的小餅乾等,與提倡多樣化飲食的膳食指南相違背。

網友曬出的「戰利品」。(取材自新聞晨報)

★新手友好期 日薅十幾個

「又拿了20多個快遞,兄弟們看我拆箱!」另一類博主則直接介紹薅羊毛經驗,一邊拆堆成小山的快遞,一邊回憶每個快遞是如何薅來的。這類紀錄中,抽紙是薅羊毛的「最大頭」,其餘包括洗衣液、洗臉巾、垃圾袋、草稿本、記號筆、剪刀、膠帶、塑料盆等。「通常一個快遞的價格包郵後也不超過1毛錢」,薅羊毛愛好者小丁說。

「相比只會薅紙巾的階段,我現在『進階』了一點。」小丁說,自己原本是「天下沒有免費的餡餅」的篤信者,總以為此類薅羊毛是騙人的,直到偶然看到一個「手把手教你薅」攻略,出於無聊學著做了一下,沒想到當天就薅到了十幾個包裹,立刻就迷上了。

「薅羊毛這種事,有點『新手友好』。如果是從來沒有薅過羊毛的帳號,只要按攻略點擊相關簽到、抽紅包按鈕,平台就會直接給你送紅包,比如滿5.01元減5元;滿2.01元減2元的紅包,前者就能薅一件原價五元的商品,比如1000抽的掛牆紙巾;後者薅一包兩、三百抽的紙巾。減免後都是0.01元包郵。」小丁說。一旦把新手福利「吃」完,還想薅就要想各種各樣的辦法了。

網上總有薅羊毛高手會分享他們的新發現,「現在快去關注某某財富基金號,關注就送紅包」、「買某某平台的省錢月卡只要兩元,但之後每天送你一個2.01元減免2元的紅包」。其中有許多是平台、商家為引流而發放的紅包,也有一些是網友發現平台「卡bug」。還有人簡單粗暴地選擇多帳號模式,「一個新手帳號能薅二、三十個包裹,三個帳號不就能薅上百個?」

各電商平台現在都會有的農場遊戲。(取材自新聞晨報)

★太浪費時間 過來人放棄

在各主要電商平台,作為新手帳號,去點擊相關簽到、抽獎按鈕,就能輕鬆獲得不同金額的紅包。而一旦獲得紅包,相關頁面的商品價格也會隨之改變,能發現大量「紅包後0.01元」、「紅包後0.1元」的商品,最醒目的就是各種抽紙。如果不是「新手號」想要成功薅到,往往需要「時間換羊毛」。

「有些紅包或者實物,是需要連續多少天不斷簽到、做任務才能換到的,比如各電商平台現在都會有農場遊戲,在裡面每天種樹、養牛、養魚、餵雞,可能過一段時間,當任務進度達到100%就會給你寄一箱水果或一盒牛奶之類的。」市民李先生已薅到過多箱水果,而與之相對的,則是他此前有段時間每天都在「滑手機」。

據報導,這類農場遊戲往往指定消費者在相關頁面停留15秒、30秒或60秒,以此來賺「化肥」或「水滴」,提升任務完成的進度。「如果不是非常熱中,可能幾個月才能薅到一箱,辛辛苦苦薅來的水果如果家裡人不愛吃,浪費了,下次就沒什麼薅的動力了。」小丁則是在幾個平台的農場裡薅了大半個月還沒有薅到實物,因為門檻愈來愈高。

在部分網友癡迷薅羊毛的同時,還有一些「過來人」已開始厭倦。已放棄薅羊毛的白領柳小姐說,自己一度非常熱中薅羊毛,但忽然某一天就失去了所有的興趣,因為「太浪費時間了!」

「比較容易薅的大多數是不值錢的玩意。比如0.01元的紙巾、洗臉巾、肥皂、膠帶,比商家幾元出售的常規版,基本是『縮水』的。」柳小姐表示,與其每天想方設法花時間花精力去薅這些東西,不如把時間拿來做正事,用這點時間正經賺錢,足夠買各種保質保量的同類別原價商品了。

小天才兒童手表應用界面。(取材自潮新聞)

●兒童智慧表紅火 「智慧過頭」家長憂心

暑假期間,商場裡的兒童智慧手表門市生意格外紅火,似乎成了小學生的標配。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兒童智慧手表的功能愈來愈複雜,尤其社交和娛樂屬性被不斷放大,隨之而來的誘發遊戲消費、涉黃涉暴、洩露定位、孩子視力下降、沉迷虛擬社交等問題,也引發了家長擔心「智慧過頭」的焦慮。

★潮流單品 人手一個

據潮新聞報導,目前兒童手表的品牌有小天才、小米和華為等,價格在300多元到2000多元不等,幾乎每個品牌都推出了碰一碰加好友、好友圈、雙鏡頭拍攝、益智遊戲、健康監測、NFC支付等「手機化」的功能,成了孩子們班上幾乎人手一個的「潮流單品」。

不少孩子表示,除了每周和父母通話,平時最喜歡花時間在社交功能上,例如假日活動時加好友聊天、拍照,甚至跳繩個數的PK。

上海的全職媽媽Rita沒有禁止孩子使用手表上的微聊功能,但她發現,孩子添加的同小區的孩子在私聊時,發送了不太好的口語(即髒話)。還有的家長反映,智慧手表的更新迭代,也會讓孩子之間產生攀比心理。

杭州某公辦小學班主任江書亭(化名)表示,目前對於兒童智慧手表的攜帶,校內並沒有明文規定,但一般不建議家長讓孩子把兒童智慧手表帶到校內,「我覺得功能愈高級,孩子可能愈容易分心。」江書亭曾處理五、六年級孩子間因智慧手表群組產生的矛盾,「低年級的孩子還好,高年級的孩子會比較頭痛。」

今年下半年,楊慧(化名)的兒子將升上杭州一所小學的六年級,使用的是華為4X智慧手表。「小天才的娛樂程式太多了,很多家長不希望兒童智慧手表有太多附加功能。」她表示,家長可以在手機端一鍵管控孩子在手表上的軟體和活動,「陌生電話和加好友都是要先經過我同意的。」

據了解,兒童智慧手表裡的家長監護功能非常多,包括上課禁用、睡眠模式、應用中心、手表零用錢、歷史軌跡、拒絕陌生人等。然而,這種監控也可能導致親子關係的變化。「孩子可能會花大量的時間在微聊上,還有朋友圈,並因此和家長產生激烈爭吵。有的家長甚至都把電話手表藏起來甚至摔碎,不給孩子用。」江書亭說。

王思妍(化名)的女兒小敏讀五年級,一年級起使用小天才兒童智慧手表,「有利有弊。小孩會忍不住智慧手表的誘惑,很容易被分散注意力。」

此外,王思妍還和小敏約定在家或上課時設定停用,放學後可以偶爾看一下手表。她曾沒收手表,但小敏以對作業答案為由,拿走了王思妍的備用手機偷偷刷短片或玩遊戲。

此外,智慧手表的品質是否夠好,也成為家長關注的重點。在黑貓投訴中,關於兒童電話手表品質問題、虛假宣傳、手表應用誘導兒童消費等問題的投訴已超過1400條。先前,江蘇省消保委發布的消費調查報告顯示,兒童智慧手表品質參差不齊,有定位不準、訊號不穩、續航時間短、氣味大、外殼掉漆等問題。有17.11%消費者表示,曾遇到兒童智慧手表洩露個人資訊問題。

顧客在小天才武林銀泰店裡購買兒童手表。(取材自潮新聞)

★統一標準 亟待規範

今年5月,小天才兒童手表被吐槽「一刀切」式地屏蔽敏感詞,引發了公眾對兒童手表廠商在內容審核標準問題的討論。電子產品使用低齡化及線上社交的普及,似乎對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許多家長表示,業界標準的制定與統一,是非常關鍵的,「例如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設定可下載應用程式的範圍。

一位家長表示,定位、聯絡以及緊急聯繫等必要功能,是家長對於智慧手表具備功能的核心訴求。但考慮到孩子的社交需求,智慧手表的應用程式下載和使用權限,可以隨著年齡層的不同而畫分。這樣既給予孩子合理的自由度,也能滿足家長對孩子進行必要的監管。

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谷傳華認為,兒童智慧手表在小學生中逐漸成為一種「潮流」,反映了家長和孩子不同的心理需求。「家長認為,第一是出於孩子安全的考慮;第二是為了更好地『監控』孩子的言行。」而從孩子的心理角度分析,這種「潮流」則更多的源自於好奇與模仿,「也可能有攀比心理在起作用。」

谷傳華表示,持續的「監控」可能導致青春期的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如何掌握「監控」邊界,對現代親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議父母在購買時充分考慮其功能,根據孩子的心理特徵進行相應的教育,及時發現孩子在使用兒童智慧手表中的問題並合理干預。生產商應簡化兒童智慧手表的功能,並對可能造成孩子的影響進行風險評估。

親子 華為 電商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