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調價再折扣、預購尾款漲價…買家雙11撿便宜 鬥不過賣家

中國新聞組/整理

雙11曾經是一年一度的消費狂歡節,但隨著中國經濟疲軟、消費者漸趨理性,以往的熱度不再。在營運成本不斷攀高下,商家為了確保利潤,開始想方設法「變招」,與買家、電商平台展開一場鬥智戰爭…

今年雙11時間史上最長,買氣和熱度卻不如以往。(取材自新華網)

許多人會利用雙11時期購物,卻落入商家的漲價陷阱。(新華社)

今年雙11號稱史上時間最長,但買氣和熱度卻未能隨之水漲船高,連消費者期待的優惠都成了泡影。有民眾表示,多家電商平台存在促銷陷阱,有的商品一夜之間漲價數百元,湊單滿減後的價格反而比活動前還高,甚至有人發現,在支付訂金後,尾款竟然漲價。

新京報報導,潘磊打算在雙11期間,於某電商平台入手兩件早就看好了的羽絨服,商品價格均為2499元(人民幣,下同,約346美元)。為了獲得更大優惠,他在活動前特意開通了該電商平台PLUS年卡會員,領取了一張滿3000元減240元的補貼券,可在支付尾款時使用,再算上跨店滿300元減50元的優惠,系統顯示,潘磊看中的兩件羽絨服預估到手價均為1644.01元。

主播介紹家電舊換新政策,衝高買氣。(新華社)

預售後付尾款 突然漲價

因為衣服是預售的,所以潘磊先支付了兩筆訂金,每筆250元,之後只需再支付尾款。沒想到到了支付的時間,尾款金額卻從每筆1394.01元變成1706.05元,單價比之前貴了312.04元。

「感覺整個商品預售就是個騙局,(我)被電商平台耍了。」潘磊嚥不下這口氣,但受限於平台規定,他只能先支付全部尾款。此後幾天,潘磊不斷與電商平台客服溝通,希望能夠按照原本的價格履約,但始終沒能等到處理結果。快到7天無理由退換貨的最後期限,潘磊無奈,只能發起退貨。

除了尾款價格莫名被調高,還有不少消費者遇到了活動價高於平時價的情況。

報導指出,有一名消費者發現,活動開始前,自己加入購物車的一件外套價格是296.1元,活動開始後,價格變成329元。另一名消費者打算購買的蠶絲被,則從活動開始前的309元漲到389元,經過預付訂金等一系列操作,預計到手價才變成308.56元。

雙11活動開始後,一款大衣價格出現波動,後來上漲至843元,維持至11月9日。 (取材自新京報/App截圖)

洪明在雙11活動期間購買的書籍到貨後降價。 (取材自新京報/受訪者供圖)

活動價格浮動 不退差價

另一名消費者洪明的經驗是,10月23日,他在雙11活動期間購買了兩單書籍,第三天到貨時發現,其中一單價格188.2元的圖書,如果重新下單,價格將降到177元。

他聯繫客服要求退差價或是退貨,但客服只是堅稱「活動性質和力度不同,所以折扣優惠不同」,並且退貨運費需顧客自理。洪明覺得商家太沒誠意了,「如果是這樣,雙11的意義又在哪?」

雙11商品「先漲後降」的情形不是少數。新京報記者利用具有商品歷史價格查詢功能的App,隨機抽查多款商品,發現部分商品存在雙11活動開始後價格提高的情況,使用優惠後,最終價格與活動前持平,甚至比活動前更高。

雙11活動期間,系統提示商品目前價格高於平常賣價。 (取材自新京報/電商平台頁面截圖)

提高售價 沒有比較便宜

雙11活動開始前,在某知名電商平台售賣的一款綿羊毛雙面呢子大衣近12個月內最高價格為769元,雙11活動開始前一天(10月13日),價格降為499元。22日,價格提高到了607元,此後幾天價格持續上漲至843元。10月24日第一波尾款支付結束後,價格開始回落,至10月29日降至520.5元,然而此後價格又一路上漲至843元,維持至11月9日。記者湊單後發現,大衣到手價為586.3元。即便繼續湊滿三件享受打折優惠,也需要支付508.22元。

在某電商平台售賣的一款兒童學習桌椅套裝,10月初的價格為429元,在10月15日,即雙11活動開始次日降價至409元,為近12個月歷史最低價。然而到了10月22日,即支付第一波尾款的次日,價格提高到了899元,直到11月9日上午,價格依然維持在899元。商品頁面顯示,商品參與滿859元減470元促銷活動,滿減後預計到手價為429元,與活動開始前持平,根本沒有比較便宜。

事實上,為了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曾向主要電商平台發布「雙11網絡集中促銷合規提示」,嚴格規範促銷行為,嚴禁不按規定明碼標價、價格欺詐。四川成都、德陽、眉山、資陽四地市場監管局亦聯合作出合規提示,禁止虛假促銷,不得以先提價後打折、虛構原價等方式欺騙消費者,確保促銷活動有效性。

違規改價一旦被平台發現,商家往往要受到處罰,但還是有商家發現平台管理漏洞。部分商家會對商品的庫存保有單位(SKU)進行歸零並下架,重新建立SKU後就能調高價格,之後再報名參加雙11活動,藉此避開平台處罰。

平台表示,這個做法對某些類目的商品來說無效,因為「沒有銷售紀錄的商品不會被納入促銷優惠活動範圍」;商家對此的解決之道則是先讓親朋好友幫下一次單,與平台的你來我往儼然一場鬥智大賽。

雖然新建SKU可能會影響店鋪權重,導致顧客流失、失去流量,但仍有商家願意鋌而走險。對他們來說,參加雙11促銷活動,不漲價就意味著虧損。

直播間主播在直播帶貨,衝刺雙11買氣。(新華社)

利潤薄 商家賠本賺吆喝

一名中小商家表示,參加雙11活動的初衷是為了提高店鋪的客流量,「算下來利潤只有1%,就是賠本賺吆喝,希望能薄利多銷。」但沒想到銷量不如預期,「和平時沒有區別,參加了就是虧本。」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雙11活動期間存在的部分商家先漲價後降價,活動價比平時價格還高以及消費者付定金後尾款漲價等現象,是通過促銷活動規則來誤導消費者,涉嫌價格欺詐。

圖為浙江一家服裝企業進行冬季服裝的直播帶貨。(新華社)

她折扣算盡 怒退26單

今年雙11你買了什麼?有人說,一樣東西買下以後,打死也不要再去看價格,不然一定會後悔。杭州的艾女士半夜裡就是多看了幾眼自己在雙11下單的商品最新價格,氣得差點跳起來。想來想去,不顧瞌睡勁兒,打起精神硬是退掉了26單商品。

套路1:先漲價再打折

潮新聞報導,艾女士在11日晚上購買的22.87元(人民幣,下同,約3.1美元)戒指,在12日凌晨立刻變成標價10.6元。除此之外24.96元的手機殼改價為13.8元。「這不是差幾塊錢的事情啊,就是感覺被平台愚弄了!我好歹也是一個讀過大學的人,竟然被這麼拙劣的把戲給騙了」,艾女士在半夜發現商品價差後,想著賣家還沒發貨,退單也方便,就選了一部分退款,這一退就是26單。

除此之外,艾女士更發現她平時購買的一款貓糧,4包合計147~149元,但是在雙11使用平台大促降價再減20元贈券後的價格反而漲到156元。

「可見這些商品原本的價格就不高,趁著雙11漲了幾乎一倍的價格,然後以電商平台以專門的促銷頁面進行推薦,還標出『歷史最低價』、75折、折上折再送券等花招,誘導顧客成交。」艾女士說。

從她的購物過程中,還可發現商家的其他套路。

套路2:熱門商品不出售

艾女士之前買了一件自己喜歡的、特定顏色和款式的衝鋒衣,朋友看到之後很喜歡,托她再買一件。艾女士在雙11前期關注了銷售同類商品的許多戶外店鋪,都是標著「台州產頂級衝鋒衣」的,但是一直沒有出現她購買的優惠價格。她想等到雙11當天看看。

到了雙11這天,該件衝鋒衣還是沒有合適的價格,全都漲價了,而且從1、200漲到3、400,甚至5、600,顏色尺碼也不全了。

問題是,11日夜裡12時一過,她發現商品收藏夾裡面那些衝鋒衣全部變成了「不可購買」。點開商品連結一看,商鋪全部關掉了,顯示「該店正在上傳商品」或者不可見。

這時候再次以相同的關鍵詞搜索這款衝鋒衣,竟然出現了一些跟之前關注過的商鋪同名的店鋪。

艾女士的疑問是:這些店鋪是同一個老闆註冊的嗎?

套路3:無息分期有玄機

報導指出,艾女士購買的商品除了有幾十元的小商品、幾百元一件的衣服,也有上萬元的新款手機。她也經歷了在一個平台下單、退款,再到另一個平台購買的過程。

她說,一個平台降價500元,另一個平台降價1103元。她買了降價1103元的那個,準備分期付款。

但是,在事後交流時,精通算術的朋友告訴她:減價500元那個平台提供12期的免息分期,而降價1103元的平台沒有免息分期。如果她向銀行申請信用卡分期,這筆為期一年的利息總和剛好就是1103元左右。所以,減價500元那個平台才是真正的實惠。艾女士才恍然大悟,「買的沒有賣的精啊!」

雙11也會讓顧客在湊單時發現一些新的商品,產生新的疑問。

艾女士的朋友陳女士就發現她買過好幾個的涼感坐墊,出了一個新款,顏色從藍色、綠色換成了橙色,商品說明更是截然相反,從夏天的涼感坐墊變成了冬天的保暖坐墊。

她在微信群裡討論了,也在朋友圈發問了,有在科技部門工作的男同事回答她三個字:智商稅。也有朋友告訴她,幾年前給老公買過藍色的第一代產品,坐了沒多久,這個TPE材料就斷裂了。幸好陳女士去年買的第二代產品至今使用效果還不錯。

每年雙11,商家促銷花招也是層出不窮,比如宣稱有大額優惠,但是要顧客蹲在直播間等;宣稱買東西送黃金,結果是買完東西等抽獎……陳女士還說,年初她買的洗地機,2780元,到雙11已經標價1300元,整整跌了一半。她覺得,作為消費者,要嘛精打細算及時止損,要嘛「買定離手,不糾結」。

但雙11各商家的促銷方式五花八門,平台券、滿減、尾款、訂金、預售等讓人眼花撩亂,有人苦笑說「再也別說上班累了,花錢買東西一樣累」,直呼光弄懂這些規則就得用上畢生所學的數學,讓人「腦細胞陣亡」。只能說在自己荷包不夠深的情況下,也只能多耗點心力,以「腦力換金錢」了。

雙11是一年一度的消費盛事,突圍物流中心人員加緊分揀快遞包裹。(新華社)

電商 利潤 微信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