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股落難數 追上去年規模
據上證報統計,今年以來,中國至少有24家A股公司主動向法院聲請或者被債權人聲請破產重整及預重整(意指未進入破產重整前先行協商談判),數量接近2023年全年25家的規模。
分析認為,多家公司選擇破產重整除了希冀轉危為機外,也不排除部分公司以重整作為緩兵之計。值得注意的是,國資背景的投資人也參與其中撿便宜,成為重整投資人中的中堅力量。
重整意指對已經具備或者可能具備破產條件而又有再生希望的債務人,保護其繼續營業並挽救其生存的程序。破產重整公司數量增加除了反應中國企業經營困境外,重整對於企業而言也是實現重生的良方。
上海投行人士認為,破產重整之所以日益活躍,一方面是因為配套制度的成熟,面臨困境但又具備重整價值的公司、控股股東希望藉此一「博」;另一方面,部分公司股價長期徘徊在1元人民幣的紅線,為了避免跌破1元退市,因此開始提前布局重整事宜。
另有股權投資機構人士認為,參與破產重整或可以成為一級市場的一個潛在退出方式。不少希望IPO的企業,可以嘗試以產業投資人的身分參與上市公司破產重整,投資機構亦可以把持有的股權換為上市公司的股權,進而獲得流動性。
值得注意的是,國有資本在重整過程扮演重要角色,*ST金科公司16日披露意向重整投資人名單,包括中金資本運營有限公司聯合體、長城國富置業有限公司、深圳市招商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四川資本市場紓困發展證券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另一家宏達股份在通過破產重整後,有望迎接四川國資入主。
投行人士認為,對於地方國資而言,透過破產重整拿下上市公司控制權,成本更低、收益更大,除了增加當地上市公司數量、推進產業協同以外,從財務投資的角度來看,對破產重整專案的投資,可以視為一種收益更高的定增。兩者均是低價入股,而重整投資人入股價的折扣空間通常更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