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駱思典:美中「拜習會」不會有大突破

記者趙健/洛杉磯市報導

拜登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中旬在舊金山會面,受到各界高度關注;白宮發言人稱,這將是一場建設性的會面。南加大(USC)政治係教授、美中關係專家駱思典(Rosen Stanley)則認為,「拜習會」不會給美中關係帶來任何重大突破。

「拜習會晤可能在一段時間內緩和緊張關係,但兩國之間的任何一個核心矛盾,都不可能通過此次會晤解決。」 駱思典指出,這些矛盾包括美國對中國頒布的高科技產品出口禁令,台灣、新疆、香港問題、南海軍事行動,中國在俄烏戰爭、巴以衝突上的立場等。

駱思典表示,拜登與習近平曾有過當面會談,但這僅讓美中關係在一段時間內得以緩和,緩和期只能持續到下一次危機事件的出現——無論該事件是由中國還是美國導致的 。 「根據以往經驗,就算會談達成協議,也未必能持久;一旦導火索被點燃,任何承諾都可能煙消雲散。」

衝突的本質是一場零和博弈

駱思典表示,「中美之間的一系列爭端問題,皆源於兩國政治理念本質上的衝突。」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美國正竭盡所能遏制中國的崛起,限制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角色;而對美國而言,中國正試圖推翻二戰後由美國主導的新自由主義秩序,涵蓋阿拉伯國家、西方民主國家、日本和南韓;中國企圖創造一個由中國、俄羅斯、伊朗、北韓和其他專制國家領導的世界新秩序,並不斷吸納發展中國家 ,拉開這些國家與主流秩序的距離(投資、貿易等有利可圖的領域除外)。 這兩種互不兼容的政治理念是中美矛盾長期存在的源頭,只要理念不變,中美關係就不會產生實質性的變化。

「相愛相殺」中尋求合作

駱思典表示,儘管中美之間存在長期且複雜的分歧,但兩國確實需要在某種程度上達成合作。 中國經濟目前正面臨困難,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中國的發展不能獨立於美國等西方國家,他們正在積極地尋求合作。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目前還沒有一個國家具備中國的優勢。」駱思典分析,儘管西方普遍認為中國的保護主義政策更偏向本國企業,許多西方企業出於風險管理考量已將部分業務轉移至越南等周邊國家, 但這些企業同時明白,這些國家沒有中國的基礎設施、熟練的勞動力和製造業水平,徹底退出中國是不切實際的。 以蘋果公司為例,他們在與印度等其他一些國家合作的同時,仍將中國作為生產線上的主要據點。

加州是特例 對聯邦影響不大

對於加州州長紐森日前的訪華之旅,駱思典指出,加州經濟結構中有相當一部分依賴於中國,尤其是旅遊業、外商投資、國際學生招收等領域。加州長期以來都在以一種更為積極的方式與中國打交道,「但這並不會改變聯邦層面的行動。」

美中關係專家駱思典(Rosen Stanley)認為,「拜習會晤」不會給美中關係帶來任何重大突破。(USC)
拜登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計劃11月中旬在舊金山會面。(Getty Images)

此外,駱思典補充,鑒於總統大選即將舉行,已被共和黨人指責對待中國政府過於軟弱的拜登總統,不太可能在關鍵問題上做出任何讓步。

加州 拜登 投資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