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知名作家訪洛 直奔張愛玲故居
大陸知名青年作家蔣方舟日前到訪洛杉磯,在巴沙迪那學院(PCC)舉辦講座探討「文學中的母女關係」,並進行新書簽售會。現場約有近200名觀眾,蔣方舟以清晰的邏輯和文學性的語言進行坦誠生動的分享,活動由谷雨書苑主辦。
少年成名的蔣方舟,是首屆朱自清散文獎、第七屆人民文學獎等獎項得主,近日出版新書「主人公」,通過海量的文獻查證,描述20位文學大師的情感、思考、和生命歷程。該書的第二部分聚焦女作家,並探討不少女作家在生活和作品裡的母女關係。
蔣方舟首先提到英國女作家伍爾夫(Virginia Woolf),她指出伍爾夫筆下的母親展現出沉默的重要性。蔣方舟也藉此延伸到社會對女性評價的苛刻,她表示,在錄製綜藝節目「圓桌派」時,她不管是多說話還是少說話,都會引來無數批評。
接著,蔣方舟提到知名作家張愛玲,她認為張愛玲和母親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在早年相互逃離、晚年相互靠近的模式,張愛玲對母親有過崇拜,但在失望之後變成恨。蔣方舟指出,張愛玲一身無後,很大程度基於她的母女關係。蔣方舟還分享,因為她非常喜歡張愛玲,所以來到洛杉磯後,立馬到洛加大(UCLA)附近參觀張愛玲晚年居住的公寓。
最後,蔣方舟犀利又幽默地剖析自己的母女關係,她分享到,母親因為和姥姥關係淡薄,且未能成功逃離原本的生活,在扶養蔣方舟的過程中,就希望能成為無話不談的親密母女,且期盼蔣方舟去到更廣闊的世界。也因此,母親對蔣方舟一直很嚴厲,並監督她進行寫作,年少成名的蔣方舟雖然看似光鮮亮麗,但生活非常辛苦,曾經要凌晨3時起床寫作到上午7時,然後再去上學。蔣方舟指出,在意識到生活不快樂後,她將抱怨撒在母親身上,想逃離母親。
當蔣方舟到北京學習工作後,她把母親接到北京一起生活,從那時起,她開始看見母親的窘迫,也意識到自己和母親之間權力關係的顛倒。在北京生活的日子裡,母親一度非常依附蔣方舟,也曾有過矛盾和想逃離的時刻,但最終母親通過進行剪紙藝術找回自我,蔣方舟也認為她們的母女關係變得平衡起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