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政策趨嚴 亞裔被驅逐恐懼加劇
巴沙迪那星報報導,長期以來,圍繞無證移民間鬥爭,一直集中在美墨邊境,然根據亞太美國法律期刊(Asian Pacific American Law Journal)數據,川普(Trump)政府第一任期間,對東南亞移民(許多人用難民身分來美)驅逐行動有所加劇,隨著川普重新上台,在聯邦移民政策日益嚴格的背景下,亞裔社區擔心遭驅逐的情緒逐漸增長。
根據無黨派非營利組織移民政策研究所(Migration Policy Institute)估計,洛縣、橙縣、河濱、聖伯納汀諾和聖地牙哥等南加5縣共有約26萬1000名無證亞裔。
杜克(Duc)於1981年出生於菲律賓(Philippines),其父母為逃離柬埔寨(Cambodian)內戰和紅色高棉(Khmer Rouge)的恐怖統治,在難民營內相遇。當杜克3個月大時,和家人來到洛杉磯,80年代和90年代在華埠(Chinatown)長大。杜克說,當時的華埠環境非常糟糕,幫派猖獗。20多歲時他陷入經濟困境,走上販毒之路。
2008年,杜克因聯邦毒品指控被捕,2011年獲釋,然此時他的綠卡已被吊銷。「我來自難民營,父母親出生於越南,你要怎麼把我驅逐回到那些已不復存在的難民營?」他說,「越南肯定不認識我,菲律賓也不認識我。」
根據美國移民暨海關執法局(ICE),截至去年11月,全美約8675名被認定越南公民者遭到驅逐。盡管1996年前抵達美國的越南難民被驅逐的情況罕見,但在川普第一任期時便執法加劇。杜克是這場危機的一個縮影。
1995年前來美的越南難民,許多是越戰之下的受害者,通常受到驅逐保護。美越於2008年簽署一份諒解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保護大部分此情況移民。然該協議於2020年被修改,取消此一保護。橙縣專注越南社區的公民權利倡議組織VietRise主席賴翠絲(Tracy La,譯音)表示,社區對驅逐的恐懼,直到川普第一任期才開始蔓延。「過去四年原本受到保護的移民,不確定和恐懼威脅日益劇增。」
沛普丹(Pepperdine)大學研究移民執法的法律教授高珍妮佛(Jeninifer Koh,譯音)表示,杜克的案例並非個案。「有很多類似案例,包括幼時來美的移民、難民等。綠卡持有者在服刑後仍面臨驅逐,對他們來說是雙重懲罰。」
對許多人來說,恐懼已滲透至日常。橙縣亞太裔社區聯盟(Orange County Asian and Pacific Islander Community Alliance)政策經理Nikki Oei說,人們害怕看醫生、送孩子上學,甚至害怕去工作,「他們每天活在恐懼中。」她表示,許多無證亞裔因文化汙名和「模範少數族裔」(Model Minority)刻板印象壓力,選擇隱藏自己身分,不願尋求協助。
隨著川普重回白宮,杜克擔心自己是新一輪驅逐對象。自出獄以來,他試圖重新站穩腳步,按時向ICE報導,照顧年邁父母,撫養5歲女兒與兩名繼子,然他仍是家中唯一非公民者。他希望立法者,包括川普在內,能意識到驅逐長期居民的弊大於利。

然目前政治環境幾乎並未提供任何解決方案。爾灣加大(UC Irvine)亞裔美國研究榮譽教授劉約翰(John Liu,譯音)認為,這種轉變反映美國移民政策長期矛盾,「對擁有大量無證移民的社會,政府需決定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然川普的答案是驅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