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學者張智北 獲亞洲地球科學學會Wing Ip獎
亞洲地球科學學會(AOGS)宣布2024年Wing Ip獎章得獎人為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特聘講座教授張智北,表揚他長期無私推動科學合作和卓越國際領導所做的貢獻。張智北現在居住在舊金山灣區,他6月底將在韓國平昌AOGS年會上領獎並發表演說,也成為灣區台裔科學家之光。
AOGS內容包括大氣、海洋、生物、地球、太空等八個領域,Wing Ip獎章是以創辦人之一、著名天文學家葉永烜命名。AOGS提到,張智北在亞洲四個長期大型計畫開創時扮演關鍵的角色,包括:台灣氣象局現代化計畫、新加坡氣候研究中心、亞太經合會(APEC)氣候中心和華南季風暴雨實驗。
世界氣象組織(WMO)2017年頒發感謝狀表揚張智北擔任季風委員會主席十年,領導世界季風氣候和天氣研究合作,並在1989年前後政治環境動蕩下,開啟兩岸三地氣象交流,推動成立香港氣象學會,在學會25周年時獲授榮譽會員。
中央氣象署署長程家平表示,80年代的氣象局為了延長預報期限和提高準確度,開始現代化計畫,重點是發展以物理、數學為基礎的數值天氣預報(NWP)取代主觀經驗方法,當時透過經濟部長李國鼎邀請任教於美國海軍研究生院的張智北,組織一個包括高級科學家及作業技術人才的國際專家小組,指導進行第一代NWP的硬軟體規畫、設計、發展和人員訓練。
程家平表示,張智北除了爭取到台灣第一部超級電腦的入境許可外,並協調克服台灣非WMO會員國,無法直接取得全球即時觀測資料的障礙。20世紀末氣象局的NWP作業已具規模,包括全球、區域、和颱風路徑預測系統,也培養出一批具獨立研發能力的人員。
他表示,從2000年起氣象局開始發展短期氣候預測,張智北仍不遺餘力地結合國內外學界,指導並協助氣象署的研發團隊,將氣候預報延伸到3至6個月,這些系統現已成為預測作業的核心,每日產製大量的預測產品,同時提供防災、農林漁牧、水資源、交通運輸、生產製造、民生營運等各種領域所需。
程家平說,張智北持續指導下,串連氣象局過去40年的科學理解與作業能力發展,功不可沒,氣象署非常高興他獲獎,實至名歸。
他表示,張智北特別強調人才培育的重要性,不僅和國內教授合作,而且親自拜訪當時的行政院長孫運璿,請求特許台灣大學設立大氣科學研究所博士班,培養國內氣象科技人才,在他帶領的國內、外團隊多年指導及培養研發人員投入,各期現代化計畫順利進行。
40年來,台灣的氣象局已脫胎換骨,當初培養的人員,也陸續成為重要的科技和領導骨幹,讓中央氣象署成為政府中,能不斷思考、發展的尖端科技機構,有能力繼續進步,支援國家、社會與人民對氣象測報資訊的需求與期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