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森訪中對美中的意義

金山人語

紐森此次中國行,遭到部分共和與民主兩黨及人權組織嚴詞批評。在美中交惡的當下,紐森此行不談敏感議題,如政府補貼、智慧財產權,特別是在訪問的第一站香港未出現評論民主運動的聲音,當然也不觸碰新疆人權問題、台海及南海問題,這顯然不符美國的價值觀。

事實上,可以找出很多理由去指責或批評中國政府,紐森在訪中前繞路停留耶路撒冷,表達對以色列的支持,他大可以像參院多數黨領袖舒默那樣敲打一下中國對以哈戰爭的態度,以保持「政治正確」。但紐森並未這麼做。

美中之間目前的關係冷若冰霜,漸行漸遠,從經濟貿易、科技文化,到政治意識形態,幾乎處於全面對峙狀態。新冠大流行、俄烏戰爭、新近的以哈衝突,將世界劃分為兩個敵對陣營,而美中兩國儼然成了兩大陣營的領頭羊。

然而,美中對抗、世界分裂,不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福祉;兩國關係的歷史也告訴人們,此時對抗並不意味將來不會合作。因此,一方面可採取必要的制裁,以保護自己的核心利益,另方面,也應保持「鬥而不破」,無需將對手逼到牆角,相反應隨時準備對話。而要能夠讓雙方願意坐下來對話,就要尋求一些雙方有共同興趣的話題,免得話不投機半句多。

如果說,拜登政府站在聯邦政府的角度,必須在人權等焦點議題上堅持美國的基本立場,紐森作為州長正可以從實務的層面入手,不失原則地避開重大與敏感的政治話題。此次紐森之行的議題包括風力發電、電動車、碳排放、教育和貿易等,正是雙方可以談得攏的軟議題。白宮批准紐森的中國行程,也意味著對某種不言而明的角色分工的認同。

金山人語

紐森不觸碰香港民主運動、新疆人權狀況,反而在中國搭高鐵、試乘電動車,盛讚中國科技進步,自然會被中國官方媒體拿來做文章,作為政府外交與經濟建設成就向國內民眾宣傳灌輸,環球時報就將紐森坐高鐵描述為向中國取經驗,還不忘提及加州高鐵嚷嚷幾十年都沒建成。但這一切,在共和黨與民主黨激進反中人士看來,等於為中共專制政權背書。

隨著近年中國與美歐關係的惡化,以及中國在政治上朝向一黨專制回歸,西方評論家多認為,原本期待中國將隨經濟開放而逐漸走向現代民主政治的願望已經落空。但中國民眾對西方的認識已今非昔比,社會一旦開放無法再封閉起來,這些進步,歸功於這些年的開放和交流。

因此,在目前似乎無法直接推動中國進行政治改革的情況下,盡可能保持接觸,推動事務層面的合作交流,仍具有積極意義。只要接觸就有機會增進了解,讓世界了解中國,也讓中國了解世界,而了解是一切改革與進步的前提。從這個意義上說,紐森此行不談人權和政治,但終仍將有助於中國人權的改善和政治的進步,有其價值。

紐森 電動車 香港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