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行李安檢 一場無效的政治演習?

紐約客談

紐約市長亞當斯(Eric Adams)5日宣布對地鐵乘客進行包箱檢查,並將之形容為地鐵治安「新常態」,雖然新政策細節尚未公布,但亞當斯提到,將在犯罪率較高的車站內,檢查乘客包、箱,這項政策落實性本身就有問題,如果社會對犯罪縱容的根源性法律不改變,想必再多的警力抓賊,也只是無效的政治演習。

事實上,地鐵包檢政策在中國就實施多年,模式基本為進站時的智能安檢機器,乘客需要把隨身箱包放入其中,經過機器掃描,查驗乘客是否攜帶違禁品,而通常這樣的安檢,在站站都有設立,確保進站的每個人都遵守規定。

亞當斯5日的「查包」新政中,還沒有具體講述究竟包要怎麼查,是人為查還是機器查?甚至也未公布是進站時查,還是進站後在車廂內搜查?

但無論是上述的哪一種,如果不是在每一站、針對每個人進行搜查,只在部分大站安檢的話,不法分子如果想要攜帶危險物品進站,只需要透過那些沒有設立安檢的小站進出,就可以繼續在地鐵系統內犯罪;亞當斯新政,只防君子、不防小人。

然而仔細想來,對於在地鐵檢票口翻修旋轉門、安裝刷卡監控系統都直呼缺錢的紐約市政府,在缺乏警力的情況下,是否能夠在24小時營運的地鐵系統內,安插這麼多警力,24小時不停地安檢,對於身為居住在紐約多年的我們,實在很難想像。

不過即便執法到位,司法也仍然缺席。在保釋法改革的寬鬆環境下,被捕的犯罪分子仍然有大概率的釋放可能,然後繼續在低成本的犯罪模式下,逍遙法外維繫政府親手釀造的「惡性循環」。

地鐵 亞當斯 紐約市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