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虎:警察職業正面臨結構性變革

記者高雲兒╱紐約報導

在紐約市司法領域經驗深厚的華人莫虎,近日接受採訪時剖析當前警界退休潮現象。他認為,警察職業正面臨結構性變革,主要挑戰包括科技監管帶來的工作負荷、日益繁重的行政文書要求等,導致許多警員選擇提早退休。

作為1980年代首位亞裔市警局副局長,莫虎見證了警員工作年限的變遷,「過去,警員普遍服務20至30年,而如今,大多數人在15至20年內就選擇退休。」他認為,這一趨勢與日益增加的行政負擔密切相關。

「現在,每次攔查或詢問都需要詳細的紀錄,」莫虎表示,「文書工作成為日常執勤的一大負擔。」此外,科技發展雖提升了執法透明度,卻也增加了警員的工作壓力。「隨身攝像機(bodycam)、GPS定位等技術讓執法過程都受到更嚴格的監管,警員不僅要應對大量文書,還需處理影像紀錄、回覆訊息,甚至參與更多會議,」他表示,這些額外要求讓執勤壓力倍增。

另外,莫虎認為輪班制度對警員的家庭生活影響很大。目前,警察巡邏時段採三班制,包括上午8時至下午4時、下午4時至午夜12時,以及午夜12時至上午8時,「這樣的作息安排對個人生活造成不小影響,」他說,尤其是在加班政策變化的情況下,年輕警員更傾向重新評估職業。

針對部分人認為退休潮與執勤風險增加有關,莫虎倒是持不同看法:「在80年代,紐約市一年發生的兇殺案高達2500起,而現在僅維持在400至600起之間。從數據來看,實際的暴力犯罪其實是減少了。」

然而,他表示,當代社會對治安的感知與現實存在明顯落差,「雖然暴力犯罪減少,但媒體的很多報導放大了社會安全疑慮,」他分析,「現在比較嚴重的是竊盜等輕罪案件, 因此也改變了警務工作的重點。」

在紐約市司法領域經驗深厚的華人莫虎認為,警察職業正面臨結構性變革,主要挑戰包括科技監管帶來的工作負荷、日益繁重的行政文書要求等,導致許多警員選擇提早退休。(記者馬璿╱攝影)

最後,莫虎也分享了他對不同世代警員價值觀變化的觀察。「在70、80年代,警員大多會選擇做到退休年齡,」他回憶,「但現在的警員會有更多的選擇」。

退休 暴力犯罪 紐約市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