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檔案館」網站 前駐華美記者發起:不用擔心暴露身分

記者許君達/紐約報導

由普利茲獎得主、前資深駐華美國記者張彥(Ian Johnson)發起的公益項目「中國民間檔案館」(China Unofficial Archives)網站日前發布。「中國民間檔案館」是一個面向全網所有人完全開放的歷史資料平台,收錄的內容以中文為主,包括圖書、期刊、官方文件、影視作品及社交媒體內容存檔等,使用者可免費查閱和下載。

「中國民間檔案館」數據庫中收錄了855項歷史資料,其中既有民間口述歷史記錄,也有官方認可的正式出版物,時間跨度從中共的延安時代起,直至近年發生香港民主抗爭以及更晚近的「白紙運動」,為讀者構建了一套獨立於中共官方宣傳與教科書的歷史敘事。

張彥目前住在紐約,任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級研究員。他從1994年起,擔任「巴爾的摩太陽報」(The Sun)駐中國記者,此後轉任「華爾街日報」記者,並為「紐約時報」、「紐約書評」等媒體長期撰稿,並於2001年因對中國的報導而獲得普利策獎。

張彥說,他在十年前開始寫作新書「星火:中國民間歷史紀錄者的未來之戰」時,發現各種不見容於官方敘事的史料雖然數量很多,但缺乏一個完整的存檔平台,導致散落各處,既有很高的遺失風險、又不利於研究者搜尋,因而產生創建一個數據庫的想法。他表示,此前也有一些網路平台提供電子檔案的下載服務,但它們有的被網路審查打壓、有的被大量植入的廣告汙染。

「中國民間檔案館」由美國非營利機構運營,除所有服務均免費開放外,還有一個特點是用戶無需註冊帳戶。張彥強調,中國牆內用戶使用本網站查看「禁書」時,如果身分信息暴露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危險,因此決定不設帳戶門檻以盡可能保護用戶個資。

目前網站運營主要由匿名團隊負責。張彥表示,由於人力的局限,在第一階段的資料蒐集和輯錄過程中,難免存在一些疏漏或工作者的個人傾向,因而當下的存檔內容看起來政治性更強些。不過,他強調,網站發布只是完成了第一步的工作,未來還會繼續擴充和優化內容。2024年的工作計畫包括新增175部影片,並嘗試利用AI等技術實現影片字幕自動生成以及中文內容的自動翻譯,此外,還會重點上傳兩本重要的中國民間雜誌「昨天」和「往事微痕」。

剛過世的中國愛滋血禍吹哨人高耀潔醫生生前著有大量文字資料,詳細記錄了河南「血漿經濟」所導致愛滋病疫情氾濫的真實情況以及患病家庭的真實苦難。張彥表示,高耀潔的著作非常具備歷史價值,正是檔案館需要的。他在聽到噩耗後,就開始籌畫這項工作,爭取盡快將其輯錄。

「中國民間檔案館」發起人張彥。(Sim Chi Yin提供)
「中國民間檔案館」網頁清晰簡潔,提供多種索引路徑,收錄的書籍等資料均提供PDF版本文件,用戶可免費在線瀏覽,也可免費下載使用。(網頁截圖)

「中國民間檔案館」網址:https://minjian-danganguan.org/zh。

高耀潔 中共 華爾街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