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風味入駐 商業型態更多元

記者許君達/紐約報導

農曆新年前後,曼哈頓華埠的核心街區接連新開了一家多明尼加風味餐館和一家土耳其風格烤肉店。在華埠工作的華人李天時在社群平台上看到消息後,便迫不及待地前去嘗鮮。

各式美味不只有中餐

長久以來,華埠都以擁有大量低價閩粵風味以及美式中餐館而著稱,近年來隨著本地居民的流失以及遊客的湧入,也有愈來愈多的中國各地美食和亞洲風味的小吃與飲品業者進駐。不過,愛旅行的李天時在來到紐約生活後,更喜歡尋覓與亞洲更不相同的食物。開在華埠核心的異域風味讓他不必再為解饞而長途跋涉。

李天時喜歡去的多明尼加餐廳位於華埠巴士打街(Baxter St.)上,附近還有越南米粉店、泰式餐廳、酒吧、果汁店和比薩店。他介紹,加勒比風味的燉菜搭配米飯,其實在感覺上與中餐有些相似,而且價格也比較合理,一份特價午餐僅售不到12元。更重要的是,店內可使用信用卡、刷卡也不加收費用,這就比華埠的老餐館方便得多。

他的同事林嘉灝也表示,有興趣嘗試一下新鮮的味道,因為每天都在華埠吃中餐,多少會有些厭倦。而從更形而上的角度看,飲食所代表的多元化,能夠讓華埠這樣一個在傳統印象中以單一文化為標籤的地方更普世化、更吸引人,也不是一件壞事。

上班族帶動不同客群

華埠商業改進區(Chinatown BID)行政總監陳作舟表示,外界通常對華埠抱有刻板印象,比如「只有中餐」或「主要做遊客生意」等,然而事實上華埠的商業型態也很多元,服務對象也各有側重,除了本地居民和遊客外,還有一個常被忽視的重要客群:在下城上班的近30萬公務員。

多明尼加餐廳El Sazón的業者Ari也證實了陳作舟的說法。他介紹,這間家族式的小商家以前開在茂比利街(Mulberry St.)較為偏北的地方,之所以放棄舊址、選擇了比以前小得多的新址,主要是因為「距離法院近」。

首間拉美餐廳進駐

作為華埠核心區域內第一家主打拉美風味的餐廳,剛開張一個月就吸引了為數不少在周邊工作的西語裔人士前往光顧,每天中午忙到停不下來,因此只做工作日的早午市便可維持,根本無需每天從早工作到晚。為了更好地招攬生意,店內正在推出「名片換抽獎」活動,顧客只要留下自己的名片,就有機會獲得一頓免費午餐。而在已經投放的名片中,很多都印有政府機構的標記。

另一位業者Glenn表示,一個月來,明顯能感到生意在走上坡路,雖然西語裔顧客較多,但令他有些沒想到的是,前來嘗鮮的華人也有不少。這家店鋪位於正在拆除中的曼哈頓拘留中心旁,根據目前的設計方案,未來的新監獄大樓建成後,為行人預留的「白街走廊」出口幾乎正對店門。Ari表示,他相信隨著工程的進展,未來會有更多的行人和監獄員工前來光顧。

華埠商改區近日研究發現,華埠地區的商業物業空置率降到新低,接近疫情前的水平。而根據肉眼觀察,華埠範圍內位置較好的店鋪即使經營不成功,也能很快找到新的業者入駐,這意味著區域內的商業生態良好、有實現繁榮的潛力。

陳作舟強調,華埠的繁榮離不開工作日的生意,而不可能僅依靠本地居民和遊客。而公務員乃至金融區白領群體的需求,也是促進華埠餐飲業更加多元化的重要原因。

華埠核心區域內首家拉美風味餐館,主要面向在周邊工作的各族裔公務員群體,但也有不少華人前往嘗鮮。(記者許君達/攝影)
餐廳主打多明尼加風味,午餐時段顧客盈門。(記者許君達/攝影)
新冠疫情打擊結束後,華埠的商業出現明顯復甦,商鋪空置率降到疫後新低,核心地段一鋪難求。(記者許君達/攝影)

李天時表示,東百老匯地區最近也新開了美式漢堡店和東南亞風味特色餐館,他計畫逐一前去體驗。

華埠 監獄 曼哈頓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