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談╱紐約空間爭奪 社會階級的拉扯
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頓,全世界最有錢的人和全世界最弱勢的人共同分享著這塊空間狹小的土地,沒有人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更好一些,對空間的明爭暗奪自然難以避免;強勢階層在財富的加持下,希望自己既能住得好,周邊環境還要美,而弱勢階層在法律的保護下,至少在理論上也都有索取一方屋簷以安居的權利。
不往太遠處看,僅在曼哈頓華人社區比較熟悉的範圍內,就有不少圍繞空間爭奪而產生的爭議,比如,華埠老人望眼欲穿地等待新建公共住房,與此同時,住在小義大利的老雅痞們希望保留一方很對他們審美口味的社區綠地;再比如,華埠的小商業主們盼望柏路(Park Row)重新開放以打破華埠成為一個車流稀少的交通盲腸,但住在柏路周邊的中產階層,則要一個環境優美且能自由行走的後花園。
從「提高生活質量」這個出發點看,任何一方都沒有錯,也都在踐行著這一信念,唯一的區別在於「屁股決定腦袋」;生活在不同階層的人,對於「生活質量」的定義各不相同,吾之蜜糖,彼之砒霜。
只能怪,紐約過於多元、過於精彩,吸引著屬於所有社會經濟階層的人不斷前來,只要紐約不敗落,這樣的空間爭奪永遠不會停止;甚至可以說,在法律和道德規則之下、雙方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爭取更好生活空間而各使渾身解數的鬥法,本就是紐約生活的組成部分之一,更是民主法治在現實社會中的重要實踐。
作為旁觀者,我們要做的不是急於站隊,而是想明白自己所處的生態位置;鬥法的各方都會想法發動輿論戰,只要別糊里糊塗地被人利用了,還幫人數錢就好。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