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書「晶片戰爭」作者:美中晶片對抗將繼續升溫

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

暢銷書《晶片戰爭》(Chip War)一書作者米勒(Chris Miller)指出,當前影響整體晶片產業的戰略對抗,是中國龐大補貼計畫的結果,創造出關鍵業者不公平競爭的場域。他指出,這場對抗短期還不會結束,建議美國及其盟邦在因應中國補貼計畫的同時,也應降低自身的保護主義傾向。

米勒接受南韓前鋒報電郵專訪表示,美國晶片法的目的不是要施壓外國企業從中國「脫鉤」,而是要反制「中國製造2025」扶植晶片業並切斷和全球供應鏈連結的盤算,在這個背景下,晶片對抗將持續升溫,因為中國將以龐大補貼為主要戰略,減少訴諸報復式規範的頻率。

他說,美國和其盟友不想完全脫鉤,而是希望停止讓中國取得最先進的技術,同時繼續銷售高科技產品到中國、受惠於中國的低成本製造業,顯然外國企業不想失去中國市場,問題在於中國是否願意接受這個情勢,仍不清楚,北京當局實際上正朝脫鉤邁進,雖然這在半導體業並未成功,因為中國的技術落後。

米勒建議,美國和其盟邦應該研擬一套政策,既因應中國的補貼計畫,又要限制自身的保護主義傾向。

針對近來各國爭相補貼晶片業設廠,米勒認為近年晶片業的關鍵變革在於,過去一些國家不會補貼本國產業,但現在全都在補助,因為其他打造公平競爭場域的努力都沒效,美、日、歐都正在因應這個趨勢,是著趕上這場補貼競賽。

他評論中國的貿易政策指出,只要有研究過中國貿易或產業政策的人,都不會認為處於自由貿易是藉,國際社會過去幾十年之所以容許中國補貼和技術移轉產業等產業政策,是因為中國科技還沒非常先進,但中國已取得莫大進展,正在威脅半導體、顯示器和電池等高科技產業,因此中國的貿易夥伴不再願意忽視中國的產業補貼,都認為有必要以自家補貼因應。

他指出,中國一直想奪得晶片霸主地位,正面臨幾個事實的限制:半導體科技非常複雜,而且美國、荷蘭及日本都在限制銷售工具到中國,都提高了這個目標的難度,但中國可能繼續以撒錢為主要策略,較少訴諸報復。

米勒也指出,即便政權更迭,美國政府已有廣泛共識,不會容忍享有大幅補貼的中國企業,從美國企業手上搶走半導體等關鍵技術的市占,美國的做法要到中國改弦易轍,才會改變,

當前影響整體晶片產業的戰略對抗,短期還不會結束。(路透)

南韓前鋒報記者也問道,考量到台灣對美國的戰略重要性,美國是否會更傾向支持台積電、又地緣政治因素是否會阻礙三星電子在晶圓代工事業的成長,米勒回答表示,地緣政治因素其實有助三星電子,因為一些企業想多元化生產,減少對台灣的依賴,但形塑企業決策的主要因素,還是商業動態。

晶片 三星 南韓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