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既振奮又沮喪」 哥大學生記者供稿給外界

編譯陳韻涵/即時報導

哥倫比亞大學校園報的學生記者在第一線負責「捕捉歷史」,掌握一切情勢發展並提供圖文影像給被封鎖在校外的各大媒體。

美聯社報導,帶著防暴盾牌的警察到場逮捕力挺巴勒斯坦的抗議群眾之前,哥大的學生記者便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學生記者目睹緊張情勢升級,示威者堅守陣地,拒絕放棄漢彌爾頓大樓(Hamilton Hall),並利用滑車將補給物資送進占領校舍內。

這些為大學、美國及國際線上媒體工作的記者在示威人士戴口罩隱匿身分之際,深諳挺巴人士與校方的談判沒有進展,記者們也開始打地鋪,睡在媒體教室或辦公室地板,深怕錯過大事。

當新聞系教授開始用油性筆將緊急聯絡電話寫上手臂,因應被捕的緊急情況時,事態逐漸清晰,校園記者明白,他們正在記錄歷史。

4月30日晚,警方強制進入漢彌爾頓大樓,終結哥大兩周來的抗議和占領活動,而這所常春藤盟校的學生記者也詳盡報導事件始末及一切經過。

除了校園記者之外,所有媒體都被擋在校外,而哥大記者成為唯一能紀錄事件發生情況的關鍵人物。

哥大新聞研究員希瑪‧拜拉姆(Seyma Bayram)曾創建與挺巴學運無關的長篇調查播客(podcast),她說:「我醒來便想,我要去拍些照片。」

挺巴示威者的營地宛如視覺饗宴,有音樂表演,學生席地閱讀並幫忙寫報告,而拜拉姆想記錄這一切。

學生4月29日收到最後通牒,得知若不離場可能面臨停學等嚴重處分。

眾人開始在營地周遭遊行、喊口號,學生將校方送達的書面通知撕碎,丟垃圾桶,現場謠言滿天飛。

29日當晚,拜拉姆不願回家,她睡在辦公室地板,思忖「當局要如何驅逐不願離開的學生」。

時至30日,拜拉姆筋疲力盡,學生記者為相機等電子設備充電,然後等待。

哥大新聞系研究生沙伊扎‧瓦利德(Shayeza Walid)為替中東新聞網站「觀察」(Al-Monitor)報導挺巴學運清場逮捕事件,她憶述當時許多抗議者開始離場。

夕陽西下,示威群眾手牽著手,高呼口號,深諳將面對學術影響;瓦利德表示,當時已有許多人脫下口罩,以真面目示人。

對瓦利德而言,示威口號聽起來就像讚美詩,她看到有人哭泣,其中不乏戴著巴勒斯坦頭巾的人。

瓦利德表示,這幕場景會讓她永生難忘,「感覺既振奮又沮喪,這些孩子願意被捕」。

當提著鎮暴裝備的警察開始集結,學生記者向後退,邊走邊錄影;當瓦利德被逐出校園,到處都是警車和警員,而她周圍有人被捕。

拜拉姆說:「我們這些被趕出來的人,包括學生記者和教職員,我們都很惶恐,因為漢彌爾頓大樓內外都沒有媒體。」

兩周來哥倫比亞大學挺巴學生舉行的抗議示威,以及紐約市警方強制進入漢彌爾頓大樓,終結抗議和占領活動,學校的學生記者詳盡地報導了事件始末。(美聯社)

瓦利德表示,記者基於安全結伴而行。她的夥伴是一名國際學生,而此人從未在單一場合見過這麼多警察。瓦利德說:「坦白說,我也沒有。」

哥大 口罩 巴勒斯坦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