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郭文貴案反映與中國有關訴訟官司的翻譯難題

記者顏伶如/即時報導

華爾街日報18日報導,中國流亡富商郭文貴遭控10億吸金詐騙案在紐約開審,這起案件反映了聯邦檢察官起訴說中文的被告時,面臨棘手的翻譯挑戰;曼哈頓聯邦法院裡幾乎所有人都為審案進度延宕感到挫折,因為需要將中文翻譯為英文的證據包括了影片、檔案以及證人證詞。

報導指出,郭文貴案是與中國有關且受到高度矚目的訴訟之一,這些案件共同點是面臨翻譯難題,律師與檢察官看不懂的中文證據堆積如山,翻譯進度緩慢,有時還出現錯誤。

一流的法院中文口譯非常有限,不同口譯對於英譯方式可能看法不同。訴訟期間,翻譯成品是原告與被告雙方法律攻防材料,庭訊過程時涉及向法官提出異議以及日後上訴。

原本就複雜的司法程序,出現任何外國語言都可能進一步增添混淆。報導指出,像中文一樣的外語,困難度特別高,因為美國民眾99%並不懂中文。

報導指出,法官安娜莉莎‧托瑞斯(Analisa Torres)經常與檢察官與被告律師討論翻譯問題,包括翻譯人員人手不夠、翻譯精準恐有疑慮等。托瑞斯也詢問口譯人員曾經接受哪些訓練,要求口譯人員之間彼此評分,已經有口譯人員被她解除任務。

報導指出,托瑞斯在法庭側議(sidebar)時對檢方與被告律師指出,懂中文的四號陪審員(juror No. 4)曾說口譯出現某些錯誤,但檢方與律師都同意錯誤無傷大雅。懂得中英文的郭文貴支持者及法院旁聽席的某些批評人士,偶爾則竊竊私語說出與口譯不一樣的翻譯版本。

看到一名證人的冗長證詞一再被口譯打斷,被告席上的郭文貴用手把臉遮住。

華爾街日報報導,像紐約一樣的城市雖然有著可觀的華人人口,合格的中文翻譯服務卻非常有限,而且價格昂貴。郭文貴受審的曼哈頓聯邦法院雖有編制內的西班牙語口譯,中文口譯卻採約聘制。

郭文貴2017年攝於紐約。(路透資料照)

國家法庭口譯員資料庫(National Court Interpreter Database)裡可以找到有證照的口譯員,價格因服務內容有不同收費,最高薪酬為一天566元。

郭文貴 華爾街 曼哈頓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