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分析:川普對貿易、關稅的執著源於房地產背景

記者顏伶如/即時報導

華爾街日報(WSJ)3日分析,川普總統對貿易、關稅的執著,源於出身房地產家族事業的背景,前任競選幕僚紐恩伯格(Sam Nunberg)回憶道,第一次跟川普討論貿易時,「感覺他是在講紐約市的房地產開發」。紐恩伯格說,川普精通熟練,了解細微差別何在,也懂歷史。

前任副總統潘斯(Mike Pence)幕僚長蕭特(Marc Short)則說:「川普的說法是,美國是全世界最棒的市場,別人想進來美國市場必須付費,就像房地產交易費用一樣,美國若不收費就是傻瓜。」

川普的貿易觀,建立於身為房地產開發商初期,與財力雄厚日本投資方打交道的經驗。川普1988年接受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Oprah Winfrey)專訪時說:「別管我們的敵人了,那些很難對話的敵人。我要求盟友必須公平繳費。

川普進一步表示:「美國讓日本進入市場,傾銷各種產品,這不叫自由貿易。如果你現在想去日本賣東西,根本不可能。我們讓科威特能賣石油,為什麼他們不把25%獲利分給我們?」

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不滿的貿易對象逐漸轉變,從日本、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轉為中國、越南、墨西哥,但川普面對於貿易問題所開立的藥方始終沒變:到美國販賣商品或獲得美國保護,都要繳費。

紐恩伯格指出,川普的貿易觀會納入保守派電視名嘴的論述,例如福斯新聞網(Fox)的道布斯(Lou Dobbs)、殷格哈姆(Laura Ingraham)以及MSNBC新聞頻道的薛爾茲(Ed Schultz)。

紐恩伯格說,川普會提及電視機價格在美國比其他國家便宜許多,並把價格差異歸咎於糟糕的貿易協定;川普認為美國勞工不只成了外包的受害者,還受到非法移民影響,討論時會舉出跟建築工會勞工談話的例子做為佐證。

報導指出,競選期間的政見主軸反映了川普的中心思想:美國勞工與家庭受到前幾任總統執政失敗的不公平傷害,縱容大量進口商品與大量移民進入美國經濟。

另外,川普用字遣詞之間經常喚起人民對美國製造業輝煌時期的記憶,去年在芝加哥接受訪問時便說,開車經過空蕩蕩且快倒塌的舊鋼鐵廠,「我們要把這些企業找回來」。

前眾院議長金瑞契(Newt Gingrich)說,川普非常崇拜1890年代大幅調高關稅的麥金利總統(William McKinley),麥金利明白若不實施關稅,美國將被英國工業淹沒。

川普第一任期針對中國、日本、南韓、加拿大、墨西哥提高關稅,這些國家後來都做出讓步,與美國達成新的貿易協定,但卸任時卻覺得任務尚未完成。川普日前在佛州海湖莊園(Mar-a-Lago)對盟友透露,第一次執政時被當時白宮經濟顧問柯恩(Gary Cohn)、國務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等幕僚勸阻,沒能推出規模更大的關稅措施。

川普的佛州海湖莊園。路透

報導指出,目前川普團隊裡也有對關稅持懷疑態度的幕僚,但與第一任狀況不同的是,這些幕僚並不會力勸川普打消念頭。川普曾對支持者說,現在可以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自由自在做決策。

川普 關稅 日本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