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窮人孩子想出頭天 社區成年人都要有好工作
華爾街日報25日報導,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研究人員長達十多年研究發現,窮人家庭孩子若想出頭天,在經濟流動(economic mobility)當中向上提升位階,不但家長要找到待遇更佳的職業,居住社區裡所有成年人也都要有更好的工作。
哈佛大學經濟專家兼哈佛非營利政策研究機構「洞悉機會」(Opportunity Insights)主任契提(Raj Chetty)率領團隊與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專家共同完成的研究報告24日公布。研究人員針對5700萬名美國兒童數據與人口統計、稅務資料進行比對分析,研究範圍橫跨1978年至1992年間出生的美國民眾。
研究人員透過數據分析驗證長期以來的推論:窮人家庭孩子當父母就業情況獲得改善,孩子長大之後經濟條件就變得更好。重要的是,窮人孩子經濟前景的改善不但與父母有關,還跟整個社區有關。
根據研究結果,窮人孩子如果成長於較多家長都有工作的社區,成長之後的經濟條件也相對較佳。也就是說,窮人孩子父母或許失業,但如果同學的家長是有工作的,未來經濟前途仍將變得更好。
相對的,社區當中家長就業率降低,孩子成年之後的經濟前景就變得黯淡。
契提表示,孩子成長於有著相同族裔背景與經濟階級的社區裡,如果社區當中成年人就業率較高,孩子長大之後的長遠經濟表現較好。
研究人員指出,1992年時出生於非西語裔白人家庭、家庭年收入排在最低25%的兒童,成長到27歲時的收入狀況比1978年時出生於相同環境的兒童更不可能獲得改善。
整體而言,1992年出生的低收入白人兒童,經濟前途比1978年出生的低收入白人兒童糟糕許多,雖然其中有少數得以在歲數較長之後改善經濟階級,在27歲時多半仍然停留在童年時期的經濟地位。
不過,1992年出生於窮人家庭的非洲裔兒童,成長之後經濟獲得改善的機會則比1978年時出生的低收入黑人兒童更好。
留言